首页 -> 2007年第6期

改写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周巧燕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在我手中边啃边教,一晃已到了第四个学期。有趣的是,过去三个学期的期末作文试题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一道改写题,而我的学生也总是习惯于在“三选一”的题目中选择这种改写的形式。结果呢?作文高分的人数大大超过了年级平均水平,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平时就比较看好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对于改写的训练比较重视;另一方面也由于改写确实能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写作训练的一种好形式。
  所谓改写,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的写作训练。也就是说,它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与编写、扩写有着显著的区别,可以在原著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题目,甚至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有的改写则要求形式上的改变,如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诗歌改成散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成现代文),改变文章顺序等。这类作文的特点,是不必在独立选材上花很大功夫的。“写什么”,改写有它特殊的要求和难处。它主要不在“缩”“扩”方面下功夫,而是从“破”字入手,把原作读懂吃透再用另外一种写法或叙述人称来写成文章。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分,所以,常做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
  改写的方式很多,大体归纳如下:
  1、把诗歌写成散文。
  这类改写,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情节、人物等细加揣摹,把握准确,抓住它的基本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加以想象,并确定改写要表达的重点内容。最后要拟定段落、层次、提纲。
  语言是诗歌改写的重要方面。诗歌的语言是精练、押韵的,不太注重完整和连贯。用诗歌来叙述故事情节,必然会有不连贯、不完整的地方。因此,要改成散文,不但要去掉押韵的特点,还要适当加一些过渡的词语和段落,或者加一些叙述的语言。
  学完七年级上册教材中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学生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因势利导,设计了联想、想象训练,要求学生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散文,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改写示例如下:
  远处,宽阔的大路两旁,一排排整齐有序的路灯亮了,发出淡淡的光芒,好像天空中闪烁着无数颗星星。美丽的夜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路旁那无数的、发出熠熠光芒的路灯。天上明星,地上街灯,把夜晚的城市映照得多么亮丽迷人,多么光彩照人!
  我徘徊在江滨,独自仰望星空,思绪随风飘动:那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神秘的天空中,必定有那美丽繁华、商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的市区。布置精巧可爱的小商店里,那装饰一新的橱窗中陈列着一些小巧玲珑的物品,这必定是世上稀有的奇珍异宝。
  你瞧,晴夜高空,那既清又浅的银河,必定是不甚宽广辽阔,美丽迷人。那分隔两岸、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必定能够骑着乖巧可爱的小牛犊来来往往地相见。
  他们此时此刻,定然在天空中那美丽的街市上悠闲地游逛。不信,你看天空中那朵闪闪烁烁的流星,是他们提着烛光熠熠的灯笼,自由快乐地散步。他们在那闪闪的星光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自由幸福!
  2、把古文改成现代文。把古文改成现代文与把诗歌改成散文有共同之处。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前提下,对古文的主题、思想、情节、人物等细加揣摩,抓住它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主要内容,加以想象,按古文的层次进行改写。
  把古文改成现代文,语言也很重要。古文的语言是精练的,往往一字多意,因此在改写时不但要注意它的连贯,还要注意改写的意思不要与原意有差错。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完整和连贯时,可加上过渡的语句。
  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篇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的学生就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了如下改写:
  千年一梦
  沉鱼的忧愁,落雁的悲哀,此刻我在等待什么?——苏轼手记
  夜,再次拉下了凝重的帷幕,又再次湮灭了我心中的希望、心中的向往。每日的期待,每天的哀伤,不禁让我有些彷徨,我的前途难道真的如此渺茫吗?
  窗外泻进一片月光,忽然有一种灵动的美召唤着我。随着这迷人的月色,我走出了门外。哦,这世间依然是如此的美好!
  不觉来到了承天寺,找到好友张怀民。唉,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俩相视一笑,彼此心中的失落与无奈,如关不住的闸门再次在心头泛滥。想当初我们也都是为朝廷、为整个江山社稷着想啊!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难道就是因为……唉——以前的豪言壮志,以前的满腔热血,以前的爱国激情,难道要一同埋葬在这孤单的世界中吗?
  起身,挽起怀民的手来到院中。月光下,一切景物是那样的朦胧,那样的迷茫,然而却又是那么富有诗意。静静的月影照得院子仿佛一汪清水在流淌,照得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摇曳,照得寺院如玲珑剔透的水晶宫一般。这柔美的一切,这空灵的景致!我的思想似乎突然被澄清了。仕途的坎坷,是上苍对我的考验,难道我就是以这样消极的态度对待吗?不,我要坚强,我要勇敢,我要认真面对,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更绚丽的光芒。
  忽地,心中泛出了一份陌生的坚强,一份超脱的释然。
  对,我的未来不是梦!拉着怀民的手,我大步向前走。
  理智告诉我,我在等待点燃心中熄灭的蜡烛。——后记
  3、改变叙事人称。改变叙事人称的写作,一般就是把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或把第一人称改写为第三人称。
  (1)用第一人称改写。这种方法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创作欲,角色的互换能让他们兴奋不已,写作的过程就是把生活体验艺术化的过程。此类写法要求认真阅读原文,对原文的主题、思想、情节、人物等细加揣摩,在此基础上改变人称,不要改变内容。比如教授蒲松龄的文言文《狼》一文后,我的学生就改变了原文的第三人称,而以狼的口吻来叙事。
  对于许多经典的古诗文名篇,如何深入挖掘其内涵,并使之发扬光大呢?进行改写无疑是一条途径。如果要使它成为更通畅的捷径,那么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主题方面,要对原作进行认真品味,透彻理解。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改写成文后,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不改变诗文的主题思想。
  第二、在内容方面,古诗文一般改写成叙事散文,要注意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古诗文的语言比较精练,语句跳跃性较大,在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上受的限制较大。而叙事散文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致刻画,对环境进行具体描写。情节可以充分展开,人物的性格可以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凸现出来。所以,如果不根据原诗文加以想象,适当补充一些情节,就会使改写后的叙事散文显得枯燥无味。只有在充分运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增补必要的描写,才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第三、在语言方面,要注意古诗文和叙事散文不同的文体特点。用现代汉语来改写古代诗文,不是翻译文言文,不必句句都紧扣原文,只要能表达原意就行了。为了叙述的方便,有时候还可以改变人称进行写作。诗歌中的语言为了符合文体需要,常常会省略一些句子的内容,语言顺序比较自由,还会有互文见义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在改写为叙事散文时,都要一一改过来,使语言符合叙事散文的语言要求。
  总之,古诗文改写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种文体、语体、人称、结构、表现手法的特殊作用和相互关系,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同一内容,加深对原作的理解。它对提高我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很有效的,只要在上面所谈的几个方面多加注意,不断练习,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当前考场应试作文普遍缺乏真情的情况下,改写撑起了作文想象的天空,反倒更容易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融入其中,反映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尽管题材似曾相识,形式是“新瓶装老酒”,然而这酒却没有乏味,只有芳香如故,而且必将引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走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周巧燕,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浙江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