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从一篇作文说开去

作者:刘道德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读了上面的文字,请你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这次作文命题,就是想考查学生的思想素质,是否关注生活,是否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成长,是否具有改善自我的能力,是否具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而笔者在这次作文批阅中发现,只有那些敢于说真话、表真情、诉真理的作文才体现出较高的思想素养,同时又以真情实感的大胆表露而使作文具有了打动人心的力量。邓明明的《农妇 山泉 有点田》即是一篇难得的美文,小作者以“我手写我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率性而真诚的心灵世界。
  
  农妇 山泉 有点田
  
  浮华现世,高楼林立,站在任何一座摩天大楼的顶端,俯看车流、楼群、行人,我都常常会感到这个民族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前进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了发展的加速度。作为刚满十八岁的青年人,如同身边的同龄人那样,我常常会为自己生逢其世而感到庆幸。
  这是一个需要立大志、创大业、开拓人生的大境界的时代。我身边所有的声音都在催促我去实现我人生的最高价值。可是,分明有一个声音始终在心底回荡,它轻声说:回去吧,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人是自然之子,怎能不去亲近自然!为学业整日忙碌奔波,虽然我从不以学习为苦,但总觉得缺失了什么。到底缺失了什么?是海子描绘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境感染了我,还是庄周“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绝对自由诱惑了我?都不是。最让我心怡的是隐士陶渊明的理想生活。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这里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美,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随性,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亲切,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当然,这里更有“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的欣慰。我向往的就是农夫的生活!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有个不算美丽但淳朴的妻子,有几处“清莹秀澈善鉴万类”的清泉,有几亩属于我的刚够养家的农田。我日出而作,有妻子凝视的目光相送;日落而归,有粗茶淡饭在灶间温温地热着。山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山泉濯清了我的赤足。我每天都能真切地把握这个家园跳动的脉搏。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农事之余,我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看望年迈的父母,我要将他们早已种在我心里的白发一一拔除,我要将灶间的柴火烧得很旺,每天为他们熬一锅米粥,并亲自端奉到父母床前。我还要在他们膝下垫起一个小方凳,帮他们揉搓肿胀的腿。而父母始终以宽厚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蹒跚学步的童年。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与几个贴心之友常常小聚,也许无酒,但一定有歌,也许无宴,但一定有诗。我们倾心交谈或静默无语,无论怎样,都收获双倍的快乐。于是我发现,美酒并不重要,佳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交谈能给我足够的时间来思索,让我体会到被人懂得和欣赏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幸福。
  我向往这样的生活。陶渊明在田园轻嗅菊花,眺望南山,我在山林间徜徉忘返,身心仿佛不属于我自己又好像不属于任何事物,可以漫步,可以狂奔,在明月与清泉间,人更容易看到自己。构建一个淡定平和的内心世界,它将强大无比。没有惶惑不定,只剩下宁静与安然。
  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它并非不可到达。我的心已在这个温暖的初夏,坚定地启航。
   首先,文章的第一个亮点就是以记实的生活显示了朴素的真理。“人是自然之子,怎能不去亲近自然!”小作者的这声对自我心灵的质问让人为之一震。这一声质问,犹如远山的呼唤,将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唤醒。有多久了,我们离开我们这个种族的本源?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作为自然之子,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无论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无论人们享受着多么富裕舒适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一切和谐的本源。对此,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成年人会做如此思考,我想,对于整日埋头学业的高中生来说,对大自然的渴望也应当深埋在枯燥的课程表中,隐藏在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中,每一颗健康而年轻的心灵都会在某一个恰当的时候聆听到这一声呼唤。可贵的是,我们的小作者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他将这次作文话题唤醒的内心需求真实地表露出来,从而打动了读者的心。他在作文中深情地写道:“我向往这样的生活。这里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美,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随性”,“山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山泉濯清了我的赤足”,这里“有几处‘清莹秀澈善鉴万类’的清泉,有几亩属于我的刚够养家的农田”。虽然这些动人的描述是源于作者的理想生活,但这种描述相当贴近生活本身,那么真实和感人,是借想象的口吻描写真实的场景,完全可以看作是用纪实的手法反映自己对生活的向往,它与以幻想、虚构的方式反映内心的追求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这种需求是共性的,是普遍存在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是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就是说,小作者的这种生活理想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显示的是一个朴素的真理。
  作文中还表达了对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的向往。作者借用陶渊明的诗句说道:这里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的亲切,有‘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真率”,这是小作者对与邻居和谐相处的向往。“我日出而作,有妻子凝视的目光相送;日落而归,有粗茶淡饭在灶间温温的热着”,“父母始终以宽厚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让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蹒跚学步的童年”。这是作者对与家人和谐相处的向往。“与几个贴心之友常常小聚,也许无酒,但一定有歌,也许无宴,但一定有诗。我们倾心交谈或静默无语,无论怎样,都收获双倍的快乐”,这是作者对与朋友和谐相处的向往。孔子说,“泛爱而亲仁”,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宽容爱人,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小作者的生活理想,充分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也体现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2007年湖北省“高中作文教学与评价”研讨会上,与会者指出了当前高考作文中出现的许多普遍性问题,其中第一大通病就是内容空泛,空洞无文。写议论文高谈阔论,从西方哲人谈至中国先贤,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全都纳入笔底,仿佛一老学究在书斋里谈论宇宙人生。虽时有片言惊人,但多是拾人牙慧。写记叙文则乱编故事,情节荒诞不经,还美其名曰“想象丰富”,殊不知给阅卷老师的感觉是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因为这些脱离考生实际体验的东西一看就显得十分幼稚和矫情。更有甚者,有的同学的文章空洞到你看半天都不知道他在写什么,要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
   在本次话题作文训练中,我也痛心地看到了假、大、空的作文仍然有不小的市场。例如,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人人发奋刻苦,人人精神昂扬,人人为了中华腾飞大计尽心尽力,努力提升中华民族的素质。中国人不再慵懒,中国狮不再沉睡。诺贝尔奖接二连三被中国人摘走,海外留学的人学成后不再定居海外,而是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出自己的价值。”这篇文章除了空喊口号外,几乎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虽然从思想境界上讲,文章的立意不可谓不高,但内容的空洞和语言的贫乏实在无法让人有兴趣读下去。还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我向往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世界。农人悠闲地劳作,女人畅快地唠嗑,孩子快乐的唱歌。我向往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天永远是蓝的,是清澈的透明的蓝,地永远是绿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绿。我向往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巴以冲突不再发生,黎巴嫩人民得到安宁,朝鲜和印度停止研究核技术,美国不再推行霸权主义。”这篇作文貌似关心国计民生和时政要闻,实则是内心虚空无物、笔下杂乱无章的典型表现。以上列举的两篇作文都犯了作文的大忌。一味地追求思想境界的高远,却不重视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只能导致声嘶力竭地空喊口号,实则欲盖弥彰,恰恰暴露了思想的贫乏苍白。这样的作文怎么可能不得低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