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建立思维坐标 拓展写作思路

作者:舒振勇




  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是考生在考场上碰见的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这个时候,更多的考生靠的是一种随机性的思维闪光来决定作文的方向。灵感来了,自然可以写好;但如果当时感觉不好,就无法找到清晰的写作方向。当然,最后大部分考生还是能够完成写作任务,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思维指引,考虑问题难以全面深刻,文章的得分自然很难理想了。
  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思维坐标。一道作文题,说到底,它除了要考查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考查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不会写作文,不过是不会思考,没把“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弄清楚,活得混沌而己。只要我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全面深刻的思考,那么任何作文题目都逃不出我们思考的范围,写起作文来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此,我们所说的建立自己的思维坐标,是针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而言的。世界如此复杂,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缺乏思维坐标的指引,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领域的思考,而一旦考题涉及自己很少思考的范畴,就会措手不及,从而影响作文质量。所以,建立自己的思维坐标,能够让自己在思维坐标的指引之下,对世界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力争无一遗漏,这样就能够“任尔东西南北风了。
  如何建立自己的思维坐标体系呢?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不同的人肯定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此,笔者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我们认为,这个坐标体系中,原点应该是“我”,因为不管什么作文题,都是考“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的。纵横轴的四个方向分别应该是他人、社会、自然和自我。具体来说,这个思维坐标体系中包括了四个关系的思考,即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我与自我。这是人与世界的四种基本关系,对这四个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涵盖对整个世界的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自己思维的盲区,使我们面对任何话题都有话可说,真正做到“诚其心,敬其意”,“我手写我心”。
  
  一、我与他人
  人生存于世,不可能不和他人产生联系,因此,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想清楚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思考不一定绝对准确,但我们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就会有一个基本的态度,也许这种思考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会有一些争议,但只要我们还能讲出一点道理,能够做到自圆其说,我们就应该大胆地去思考,并将其用于我们的写作。一般认为,关于“我与他人”这一关系的正面解读大致可以得出以下一些观点:
  1.我是人类中的一分子,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他人。他人是我存在的前提条件。
  2.他人对我有促进作用,他人亦对我有限制作用。
  3.我们为了他人,往往是为了我们自己,做好我们自己,也往往成全了他人。
  4.对他人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关心、理解、支持、帮助等。
  5.对他人的错误的态度应该是宽容、帮助、理解。
  6.对他人的恶行的态度应该是斥责、阻止、反抗、斗争等。
  面对他人,我们的态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选择孤独,自己和他人就会相互隔离,互不理解;如果我们选择融入他人之中,让自己成为他人中的一分子,那么,我们就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但是,有时候,孤独也有孤独的妙处,它能让我们自我反省,获得心灵的宁静;融入他人也有弊端,无原则的融入往往会在他人中失去自我。因此,总的来说,我们应该看到,我与他人之间应该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关系,他人促进了我的提高,我亦能给他人带来好处。他人可以帮助我看到我看不到的缺点,帮助自己弥补生命的盲点,我亦可以促进别人的完善。相反,如果我与他人互相伤害,那么,他人就会成为我的桎梏,而自己也必将陷入自私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人按身份的不同去分类思考该怎样对待。比如对亲人,对朋友,对情人,对敌人,对陌生人,我们该怎样根据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去分别对待?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因而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请努力让自己的看法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我们还可以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帮助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比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爱,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也是很苦的事”,“感谢那些反对我们的人,他们让我们走向完美”“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爱人类,但我不爱人群”,“吾不与斯人之徒孰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人即地狱”“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
  
  二、我与社会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的社会性。因此,高考作文不可能回避关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对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深刻的思考。当然,作为一个中学生,不能用专家学者的要求来衡量你的思维深刻与否,只要我们的思考能正确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并能有自己的理由,那就一定能够帮你在作文的深刻性方面获得加分。
  通常来说,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如下几种观点:
  1.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是人的社会。
  2.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人对社会有责任,社会对人也有责任。
  3.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主要属性之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依据。
  4.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也影响着社会。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我”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有存在的必要性吗?思考这一问题,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些基本观点:
  1.人之所以要依附于一个团体,是因为人天生有合群的习性,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处归属感。
  2.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但并不是集体的附庸,个人的责任与集体的责任需要分开来
  同样,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名言的记忆,来加强我们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比如:
  1.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 德
  2.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3.人只有在人们中间才能成为人。 ——贝歇尔
  4.世界是一棵树,人是它的果实。
  ——谚 语
  5.世界是一面镜子,它照出每个人的形象。——萨克雷
  6.谁忘记世界,世界也会忘记他。
  ——波乌普
  7.思想上的努力,正如可以长出大树的种子一般,在眼睛里是看不见的。但,人类社会生活的明显的变化正发生于其中。 ——列夫·托尔斯泰
  8.为人服务,其实就是缴付居住在地球上的租金。 ——佚 名
  9.如果我们把每个人的不幸堆一堆由大家均分,大多数人都应甘愿接受一份,欣然离去。 ——苏格拉底
  10.我应当生活得仿佛自己的生命是为别人的利益而存在。
  ——塞民加
  11.最高的圣德便是为旁人着想。
  ——雨 果
  12.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通过这种多角度的思考,我们可以大体建立起对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全面认识,从而提高自己分析这一关系的能力。
  
  三、我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征服自然,二是屈服于自然,三是和自然和谐相处。屈服于自然当然是不可接受的,征服自然尽管令人向往,但渺小的人类尚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如果一定要和自然对立,换来的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征服自然,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或者说,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妄想征服自然,而只能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让自然帮助我们,哺育我们,然后用我们的双手将自然变得更美丽。这才是一种双赢的结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