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在作文评价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

作者:章美云




  双方在写信的过程中因为要说服对方或表明同意对方的观点,必然有意无意地运用议论写作的相关因素,这也为议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或形成更良好的议论文架势。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意识的建立有一个前提,即写作主体承认读者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社会心理基础(或称文化心理结构),双方拥有一个共同的“理解模式”。因此,教师在选择通信双方的匹对时应从这个基准点出发。在互改中,老师会发现有些学生因为自身评改水平、性格特征、气质等各种因素会产生一些偏差。有些作文作者自认为是成功之作,但到了评改者手中会看出许多瑕疵。反之亦然。不同评改者会有不同看法。这要求教师在选择通信双方时可给予学生适度的自由,最好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文章给作者写信。这可能会造成一些作者“人气鼎盛”,而另一些作者“门庭冷落”,出现“真空”现象,但因为有了通信的交互性,每个学生都在“动”,或写或回,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把自由度适当缩小,在一个评改小组内给你“感兴趣”的文章作者写信,这样的做法使“冷热”偏差会更小些。教师要强调这样的通信评点建议方式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通信双方必须以平等的身份、委婉的语气相待相商,使双方都融入到讨论的氛围之中。
  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评选诸如“最谦恭有礼的书信”、“最无法反驳的书信”,“引经据典最合适的书信”等,并且由对方推荐,这样既激发学生互相评点回应的热情,也使通信双方形成一种就文论文的单纯探讨空间,避免了由点评带来的矛盾。
  总之,通信使评析意见明朗化,它是读者意识的强化过程。
  悬挂——互改——通信,这样的作文评价流程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广度的写作生活空间,摆脱了以往那种“以一概全”的教师独立评价方式。通过悬挂,以文会友,形成广阔的交流空间;通过互改,以文会友,以同学已有的作文水平审视评阅同龄人的文章,在比较、评比中培养读者意识;通过书信评价,以文会友,使读者身份明朗化,强调学生的读者意识。
  考虑到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由于年龄、经历、认识能力的差异,他们的某些想法或意见或许有些“幼稚”、“浅薄”、“出格”,但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是在相关的环境和背景下衍生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在尊重的前提下,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以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唤醒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推动学生创造品质的培养,发展学生积极的作文趋向,在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交流,作文必然会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前景。
  章美云,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温岭。本文编校:左晓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