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诗书传雅韵 美感摇曳生

作者:靳立鸿




  再现一种诗情画意哲理交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境美。文学作品具有一种不可抵御的扑面而来的美感特质,有时候叫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就是作者创造的幽美意境。古人吟诗作词不只作景语,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创造气韵飞动,深邃凄婉或廓大雄放的意境,还能作情语,警策语,浓化感情,深化意境;不但给人以自然美景的展现,纯真感情的袒露,还能给人以哲理意蕴的启示。我们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挖掘作品底蕴,辨句析词,洞悉微言深意,以再现意境美。如秦观脍炙人口的《鹊桥仙》,以“弄”、“飞”、“传”、“渡”、“相逢”等动词点化意境,将“纤云”、“星”、“银汉”、“金风玉露”等意象拟人化,赋予这些意象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深化了极欲相见而难以相见的凄迷愁怨之情。这些动词的运用使看不见的愁情具体化,溢香流韵,富有意境美。《荷塘月色》细腻地刻画月光,“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作者将笔触深入到树叶间的罅隙,由上而下,由月光到月影,由月影展开联想,虚实互生,创造了素淡朦胧、亦诗亦画的深邃意境。
  作品中不光有诗情画意,还蕴涵哲理。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用“沉舟”、“帆”、“病树”、“木”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千帆竞发、生机蓬勃的开朗阔大意境,折射出不因遭受挫折打击而一蹶不振,在逆境面前不屈不挠的昂扬气势,深刻揭示了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哲理,成功地将景物、感情、哲理融合在一起。
  作家创造意境,有的以一景一物营造,传递孤寂幽怨之情,如陆游所咏的挺立于黄昏之中独自开放的梅花;有的以宏阔的场面,构建雄放豪迈、深远粗犷的意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赤壁的壮观景象,为塑造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的周瑜形象张本。《静静的顿河》描写了哥萨克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塑造了葛利高里的复杂形象。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战争场面气势雄浑,日常生活琐事描写也以细腻见长,尤其是流淌的顿河、宽阔的草原与剽悍的哥萨克战士组成的画面,显得情景交融,创造了壮观辽远雄放苍凉的意境。
  总之,读什么书,怎样读书收益最大,见仁见智,难以趋同。我们提倡个性化的有独立思考的创造性阅读,提倡遵循文本,尊重作者的求真求是精神,愿文学作品的精魂带给我们以强有力的人生支撑。
  
  靳立鸿,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张宝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