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因果关系思维与高考话题作文

作者:庞君芳




  “因果关系”概念并不是由某一位先哲的个人思想所提出,也不是一种导出的规律或派生法则,而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逐步总结出来的一个关于事物联系和生灭变化的基本法则,并在历史和实践中长期经受应用与检验而不断完善,成为人们事实推理和认识未知的指南。历史与社会将因果元素充溢人们的头脑,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寻求或运用因果关系分析来处理、解决矛盾,乃至创造生活。教师若能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性、准确地运用因果关系分析进行作文构思,就可以指导学生写出更精彩、更优秀的话题作文,从而在高考中取胜。
  在话题作文中运用因果思维,可以使文章构思较常规思维更有优势,更有逻辑性。平时我们向别人诉说一件事或一个问题的始末时,我们总是先说事情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最后说出结果,做数学证明题,也往往由“因为”推出“所以”来,我们在运用因果关系进行话题作文时,也可由因推到果;当然还可以进行变通,采用因果颠倒法,先写出结果或结论,再逐层交代原因。这样,先把结果说出来,使得作者的思维有了立足点,文章有了论证的方向,由结论再分析原因,可使思维聚合到一点,不再分散精力,不再受其他因素干扰,在考场上容易成篇。
  举学校的一次高考模拟卷话题作文“老师喝药水”(曾经是台州市高考模拟卷材料作文的材料)为例:
  有位心理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从一个瓶子里倒药水喝,这使他班上的同学非常感动,他们认为他应该请假在家休息,但是他每堂课照上不误,因此大家学习心理学要比学其他课程用功得多。
  期末,同学们告诉老师,他们非常感激他带病上课,为了表示关心,他们问老师得了什么病,吃的什么药。老师满意地微笑说:“我没病,那是一瓶茶水。”
  请以“老师喝药水”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笔者通过对温岭中学123位考生作文的抽样调查,发现学生做出来的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谈做事态度。从材料中引出“做事要讲究正确的态度”这一论点后,文章重心便举例分析列宁、华盛顿、马克思、王安石、雷锋等等古今中外人物,他们从小就做事认真,态度严谨,从而他们成功了。
  (2)谈教育方式。从材料中引出“教育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这一论点后,文章中心便排比正反举例分析徐特立、爱迪生的母亲、海伦的老师莎利文等等如何如何讲究教育的方式,从而取得成功,通篇谈教育的“方式”。
  (3)谈关注细节。从材料中引出“注意细节可以使事情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一论点后,文章中心便排比正反举例分析刘邦、唐太宗、“微尘”等等如何如何注意到生活的细节,从而取得成功,通篇谈要关注细节。
  (4)谈欺骗教育。从材料中引出“心理学老师的这种教育是一种欺骗”这一论点后,文章重心便举例分析说这是一种欺骗学生同情心的教育,然后列举古今中外什么人运用了欺骗的手段,主题立意完全偏离材料的本意。
  类似以上这些情况的作文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缺少以关联的目光,运用因果关系分析去思考问题的作文观。其实,如果运用因果关系思维去分析这则材料,就可以写出一篇分析准确、见解深刻的真正的话题作文。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范围,得出以下几组相关的“因”“果”关系:这位老师为什么采用上课喝“药水”的方法,从而收到学生学这门学科比学其他学科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他是位心理学老师,他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为什么会“非常感动”?(因为这位老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同情感激的心理)他为什么会达到教学目的?(因为他用了“欺骗”的做法)他为什么最后会“满意地微笑”?(因为他收到了有效的教学效果)等等。从而也为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拓宽了思路。
  其次,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因为”,只是从材料本身而言,而这些“为什么”也只是材料的第一层面。任何话题作文都不能就材料而就事论事,它有一个延伸性,也就是说,材料蕴涵着第二个层面。但第二个层面必须沿着第一个层面下去,否则就会跑题甚至远离话题的本意。
  材料的第一层面清晰地告诉我们,“成功”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立意可以归纳到“成功来源于良好的心理”这一范畴,正如成功来自于“诚信”(2001年高考作文),成功的选择来自于“心灵的选择”(2002年高考作文),成功与失败来自于“感情的亲疏及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高考作文),成功来自于“人文素养和发展”(2004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成功来自于对“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独特感悟,成功来自于“生无所息/生有所息”(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成功来自于能“在消逝中行走”(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虽然话题作文有较大的开放性,但也不能信马由缰任意为文,学生必须在“话题”提供的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智。
  基于对第一层面的正确把握,材料所隐含的第二层面的深意也就自然而然随之浮出水面: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心理学老师”这样的人,他们为什么在事业、感情以及在处理日常事情中能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了解并正确运用对方的心理。我们可以例析历代历史人物在这一方面的成功作为论据。可见,第二层面是对第一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拓展,它能使文章跨越时空的隧道,纵横捭阖。这部分分析同时也是文章中最能体现作者的真知灼见,展现作者智慧的根本所在。
  进一步剖析,我们会发现,“为什么”的背后,存在诸多原因。如,成功来自于感动的力量:如《感动的力量》《因为感动》《感恩的心》《投我木桃,报以琼瑶》等;又如,成功来自于内动力:《当关爱成为动力》《也说“主观能动性”》《关爱中的激励》《智慧的暗示》等;成功来自于“善意的谎言”:《善意的欺骗》《美丽的谎言》《有时,谎言是一串紫藤花》等。
  由此观之,成功的秘诀,从“为什么”的角度去审视,是多种多样的。至于选哪种哪样,从哪个角度切入,那就看考生本身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敏锐度了。学生可以抓住一个“因果关系”写,也可以就两个或三个“因果关系”,甚至是多个“因果关系”来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思考作出具体的把握和安排。
  笔者在批改学生的考卷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因果关系分析角度,以至在立论上偏了题。如谈细节、欺骗、心态、教育、兴趣、态度、方法、暗示、理解等等,严格地说,由于这些分析角度与话题之间缺乏因果关联的目光,从而已经偏离了话题的本意。
  因果关系思维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基本问题。正如列宁所说的:“因果性问题对于确定任何一种最新‘主义’的哲学路线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为事物为何如此这般“存在”作出解释的“根据”。所以,德布路易说“探究因果关系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本性趋向”。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大量观察到的事实,迫使我们去寻找这些事物之所以如此这般的答案。大至宇宙、星系、太阳系,小至夸克、电子、中微子,其质量、寿命、结构和性能等,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此外,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比如生命的起源等等问题。因果关系思维的重要性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明显地得到突显。
  因果思维的重要性同样反映在话题作文中。因为居于话题作文写作者意识中的,是一种建立在主体性思想基础之上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若不明晰,必然会导致文章思维脉络的混乱,因此,因果关系分析内嵌于话题作文中。人教版高中教材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自己遭受风雨之苦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便是因果思维的典型体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