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化用语言”作文指导课描述
作者:刘盛云
警示
有同学作了这样的“化用”,请同学们评评:这样好吗?为什么?(资料4)
①我壮壮胆子,扯着喉咙大声喊:“卖冰棍!卖香甜可口的奶油冰棍、雪糕!挥泪大甩卖!跳楼价!快来买呀!”(《初涉“海水”》)
②文学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思想美的宝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自然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想象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情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美,美得撩人,美得销魂,让我“沉醉不知归路”。(《感受文学》)
师生互动,交流看法。师小结:“化用”还须注意两个误区:一是“化用”不当,损害文意;二是“化用”堆砌,造成臃肿。
结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用”之妙,在于“积累”之厚!要真正写出夺人心魄的锦绣文字,还须同学们多读、多听、多想、多写。祝同学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反思
本设计共六个环节,体现了由美点感受到道理感悟、由方法领会到技能运用、由正道解说到误区警示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流程,顺应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知规律。其贯穿全课的着力点有:
一、教师授课的引导语、过渡语、评价语、解说语、总结语追求“化用”的艺术性与示范性,以达到与课题宗旨紧密契合、与学生思维良好互促的效果。这种“刻意为之”的预设或安排,打磨或推敲,对学生的主体活动来说,一方面增添了文气和韵味,另一方面强化了感受和认知。例如“提炼”环节中的引导语,化用我国通讯业中的“移动”和“联通”品牌,以及“寻呼”这一相关的专业术语,让学生觉得熟悉而有趣,应该有和缓情绪、活跃思维的作用。
二、学生思维的焦灼点、针刺点、比较点、延伸点、增长点等方面的设计,追求“立体”的呈现与穿透。具体来说,“导入”环节中的“怎样使作文语言生动”,“感受”环节中的“为什么美妙”,“提炼”环节中的“看看‘化用’的内容是与哪些方面的现成语言‘联通’的”,以及“‘化用’的具体形式有哪些呢”,“它们在‘化用’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训练”环节中的“是不是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舒畅惬意?是不是有‘莫使落花付流水’的创作冲动”,“警示”环节中的“这样好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前后印证、相互补充,应该为学生搭平了“要写得出,必先想得到”的彩排舞台。
刘盛云,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松滋。本文编校:艾永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