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功夫熊猫》让中国教育界耳光响亮
作者:叶 开
从票房上,全部由老美班底制作的三维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让那些在影片上映之前举行抵制秀的“一小撮”无行文人耳光响亮。《功夫熊猫》上映十天票房超亿,这个创记录的票房业绩,不仅让国内那些拼命炒作绯闻丑闻和潜规则的导爷戏子们垂涎欲滴,还让他们嫉妒不已。
“功夫”电影虽然不是香港台湾的专属发明,但是功夫电影的勃兴和推广,直至影响全世界,并对欧美后起导演产生巨大影响的地方,还是香港台湾和它的从影人员,尤其以香港电影界为主力。
从电影的叙事类型上看,《功夫熊猫》完全模仿了周星驰巨片《功夫》,故事情节也差不多,而其他的一些情节,如狐狸大师教熊猫阿宝学武功的一些桥段,则源自很多香港的经典武打片,有心的观众,已经发现了几十种原型,包括那几个碗把包子扣住,后来熊猫阿宝跟太郎决斗时遮住秘笈的铁锅,都是香港功夫片里的菁华。
《功夫》里的周星驰是个努力学坏的、旧上海滩的小混混,《功夫熊猫》里的熊猫阿宝却是一个小业主家庭的后代,肩负延续面条馆事业的传家重任,他的鸭子父亲总是唠唠叨叨的,要把这个身处世俗,志存高远的胖熊猫儿子拽回到现实之中——天知道为什么熊猫阿宝的父亲居然是一个鸭子!不过,电影节奏这么快,我们可没有什么闲暇去思考这个貌似简单的疑问。阿宝跟大多数走火入迷的功夫粉丝一样,对功夫历史和功夫大师们的行踪了如指掌,并且还是那个脾气很犟的功夫高手、老虎姐姐的“Big Fans”。平凡普通的熊猫阿宝梦想在平凡乏味的面条售卖生涯之外,拥有不平凡的超人生活。
影片一开始,阿宝在早晨懒觉的美梦里就开始了行侠仗义。这是我们这些大陆人适龄青少年时期的普遍梦想,也是我们祖宗们年轻时的梦想,当然更是港台地区深受武侠小说和武打影片影响的小青年们的终极梦想。潇洒的天才李白仗剑行天下,北宋诗人陆游身患重病还在幻想着“金戈铁马入梦来”的英雄事业。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是中国从古到今青年人的经典梦幻。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番仗剑天下的雄心壮志,到了中年,则安守本分,小康度日。
阿宝是一个好吃肥胖但是谈不上懒惰的熊猫,根据通常的观点,他这种体形不适合修习功夫。他跟电影里那五个功夫偶像明星的身材相比,有天壤之别:不要说老虎姐姐了,长臂猿、仙鹤、蛇和螳螂,哪个不是身材曼妙,娇小玲珑?不过,五大高手的功夫仅仅是搏击上的高明,他们境界修养,跟步履缓慢的乌龟大师差得很远,连狐狸大师也无法望其项背。所以,乌龟大师选定了经历了一番跌跌撞撞,才机缘巧合混进选拔大会里的熊猫阿宝为新一代的龙武士时,狐狸大师仍然困惑不解。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是教出了像太郎那样绝世高手的狐狸大师,也逃不脱以貌取人的典型习惯。在这位功夫大师看来,学习功夫,需要有优越的先天条件,而且还要严格自持,刻苦训练。这些品质,他在第一眼时,无法从熊猫阿宝肥胖的身体和憨憨的表情里看到。阿宝不仅跟他的五大高徒相差甚远,跟他的得意门生、视同己出的天才巨星太郎相比,更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
狐狸大师告诉自己的五个弟子,不需等到第二天,这个胖子就会知难而退了。
没想到,熊猫阿宝虽然弄得灰头土脸,鼻青脸肿,却因为对功夫有着无上的热爱,顽强地留下来了。
狐狸大师苦恼之下,来到山顶上找精神大师乌龟上仙。
这个时候,乌龟大师已经吐纳天地之精气,精骛八极,神游万里,即将羽化而登仙矣。
乌龟大师告诉狐狸大师,熊猫就是龙武士,他不会看错的,你不能以貌取人,必须找到这个胖子的优点,然后因材施教。孔夫子提倡“有教无类”,什么人给他三根腊肉,他都收入家为徒弟,从来不拒绝。乌龟大师的教育理念,显然承袭了孔子的精髓。
乌龟大师乘风而去之后,狐狸大师忧伤之下,恍然大悟。
2
狐狸大师知道,他必须根据胖熊阿宝的性情爱好的特点来想办法教育他。
你我的孩子也跟熊猫阿宝一样,貌似普通懒惰,却潜藏着无限可能性。
每个孩子在刚刚呱呱坠地时,都是一个小肉团,但是他们生而不同。性格、性情似乎有先天的因素,古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大陆的教育,偏偏信奉刈本移性的独特功效,教育官员和教育学者制订的教育大纲和实施的教育理念,都是“平均主义教育”,企图把生而不同的无数儿童,都教育成同一根木头疙瘩。这是趋同化、类型化教育,根据这种教育的目标和手段,小孩子受了九年中小学收费教育之后,都要变成平凡普通、呆呆痴痴的螺丝钉。我们对学生的比喻,都是“栋梁”、“螺丝钉”和“花朵”“树木”之类的植物死物,他们可以是一切事物,但不可以是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自己特殊爱好和个人性格的社会属性的人。而教育官员和教育学者,包括第一线的教育劳动者,则把自己比喻为“园丁”。园丁的工作:施肥,浇水,除草,修剪。我们看到的园丁,手里都捏着一把大剪刀,把目光所及的任何枝枝蔓蔓,全都芟除殆尽,蔓延看过去,一条条的绿化灌木,整整齐齐,别无旁枝。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浇灌、施肥、修剪出这样的一垄一垄的灌木。灌木有绿化的功效,但是不能成为大树。
把具体的、活生生的人,把这些禀赋各异,性格不同的学生,看作是自己面前的材料,我们的教育官员和教育学者于是就让自己摇身变成了面点师傅,所有学生都是面粉,而他们的终极未来,就是被做成包子,一个个圆圆的、彼此一模一样的包子。包子虽然不起眼,但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就像经典的“螺丝钉”的比喻。虽然你是一个螺丝钉,但是不表明你一钱不值:因为一颗螺丝钉确实只值一钱。
而包子,在“师傅大师”,这位德高望重,门徒成云,但是难免有局限性、类型化的思维定式的狐狸的精妙思考里,成了教育的绝佳辅助材料。
在《功夫熊猫》里,这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的自我转变和境界升华。一个声望达到了“师傅大师”这种程度的武林泰山北斗的人,他的一举一动皆成楷模,他的一颦一笑,都独木成林。放在我们的教育思维里,像他这样的大师级人物,怎么可能有错误?他又怎么可能出错?现成的例子非常多,自称大师的个别文化掮客,出了几本书,得到了几声廉价的喝彩,就自以为“永远正确”,死不认错了。
在《功夫熊猫》这不纯粹从西方的角度来阐发东方文明的影片里,它告诉我们,在教育上,观念的改变,首先要从教育者自身开始。
3
被乌龟大师选中之后,胖熊阿宝对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这种自我价值的判断,跟社会群体习惯性思维施加给他的暗示保持着一致性。人们通常认为,一个肥肥胖胖的熊猫不可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