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趣谈文学的继承与革新

作者:王继红

屋梁,犹疑照颜色”,拟苏子卿“明月照高楼,想见余光晖”(《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6页);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宋名家词选》第53页),拟庚信“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滕王阁序·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75页)韦苏州“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拟简文帝“湿花枝觉重,宿鸟归飞迟”(《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17页)。三者各有所本,然尽皆青于蓝而胜于蓝。
  同出于蓝或并佳,或胜于蓝,或逊于蓝。王士祯“楼上晴天碧四垂”本韩侍郎“泪眼倚楼天四垂”(《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1027页),并佳;欧阳文忠“拍堤春水四天垂”、柳员外“目断四天垂”(《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1027页),均本韩句而意致少逊。孟迟“蘼芜亦是王孙草,莫送新香入客衣”;陆机“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归”;谢眺“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王维“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尽皆沿袭淮南王“王孙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809页),“唯孟诗巧于点化而有韵味,余尽逊色。
  读书万卷,灵犀自通。纵横于诸子众迹之中,采百花而酿蜜,其味自别,世人莫辨。张祜“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暮田”,元遗山化作“人生只会梁园死,金水河头好暮田。”(《中国古代名句词典》第1026页)语虽拟而意蕴迥别,哀金人被俘,讽谢太后之北行,其意深长。子美“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丁玲化作“樱花时节又逢君”(《中国文化代表团访日·人民日报》1981年5月16日)仅更一字,情景各异: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到衰,伤乱之感可鉴;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国家由乱到治,作者率中国文化代表团访日,中日朋友久别重逢,欢愉之情难遏。
  因袭、借鉴前人,这种文辞因袭的现象一度被视为文章大忌:“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古代汉语》王力著第二分册957页),文章必自名一家,“谢朝花于已披”(陆机《文赋》中华书局版1995年)。然而文辞相因的现象比比皆是,尽除陈言,无以为文。连韩愈“唯陈言之务去”亦因袭“谢朝花于已披”之意,“本深而末茂”出自“木体实而花萼振”(《文心雕龙·情采》第537页)。《文赋》中“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袭用《诗经·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而文中“在有无而俺侥,当浅深而不让”,出自《诗经·谷风》:“何有何亡(无), 勉求之”(《诗经选》北京出版社1961年);“同朱弦之清汜,虽二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绝”,出自《礼记·东记》(中华书局第84页):“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也”; “济文武于将坠”,出自《论语·子张》(《四书白话注解》第150页):“予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故陈言可以翻新,蔫花可以借鉴。一味因袭固然不好,但“亦有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胡仔)沿袭的句子成千古名句,而原句却鲜为人知。谁知“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谭记》)出自《水经注》:“渌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虚”(《大学语文·河水》第87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出自《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四书白话集注解”第165页)毛泽东同志的许多名言警句都是沿袭借鉴的,类此词句相因、意境全异的名句,千古传颂,可与日月齐光。
  故而“貌同心异”的因袭是必要的,其中有继承,也有创新。因袭摹仿是创新的起步,初学写作者可体规画圆,准方作矩,渐次“规摹变化之诀”,“化腐朽为新奇之功”,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点化出神,便可成为名家。文学正是在继承、革新中得以发展的。
  
  王继红,语文教师,现居贵州铜仁。本文编校:高述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