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论语文教学的有效拓展

作者:侯修平




  多年的语文考试告诉我们,不学课本是不行的,但只学课本也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到既扣文本,又能让语文课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伸,从而带领学生感知语词精灵的跃动,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多年来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一、在教学重点处拓展,强化重点。
  
  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教学重点就是我们教学的灵魂。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以效益为核心,我们就要善于联想,巧妙拓展。对学生来说,书本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它只有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获得直接经验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学得牢固扎实。所以,教学不宜空讲知识,尤其是不宜照本宣科,枯燥分析,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那样只能弱化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重点处适当补充和拓宽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拉近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看得真切,悟得透彻,听得有味,学得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和学的效果。
  (1)拓展重点词语。比如《登高》的最后一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浊酒”一词,学生容易一知半解,这时可以补充相关诗句:“离杯消浊酒,愁眼见黄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樽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然后总结:其一:“浊”为直译,是浑浊的意思。古代人多喝谷物酿造的米酒,一般过滤不干净而且度数不高,多为15~38度之间。颜色和如今的醪糟水差不多。其二: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劣质的酒。如李白《行路难》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的句子。其三:“浊”为君子自谦之词。浊酒还有谦虚的表示,相对的是喜酒、好酒等,古时候客人来了说请你喝杯薄酒、浊酒,去别人家喝的时候会说“好酒”。
  (2)拓展重点句子。《兵车行》的开头段“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这幅画面中的“走”和“哭”是讲解的重点,但如果仅仅解释或简单点评,学生很容易重视不够。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这段杜甫是不是写漏了一些内容,比如他们可以送东西,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送土豆,或者他们可以穿些特别的服装,像《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的“皆白衣冠”,或者他们可以这样说:“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杜甫《新婚别》)通过比较,自然得出结论:他们不可能换服装或准备东西,因为时间不允许,原文中的“走”已清楚地写出来了。他们也不可能多说话,因为他们实在太伤心,正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可见这场战争是不义战争。
  (3)拓展重点人物。《项脊轩志》的描写,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细节,这时我们可以重点拓展。讲解母亲时,可以这样补充:有注重教育多次搬家的孟母,有一心为国给儿子刺字的岳母,有牵挂着儿子“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孟郊母亲,有《祝福》中那位后悔得有些发痴一遍遍讲诉“我真傻”的祥林嫂,有《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那位辛勤劳作后仍不忘用宽大的手掌把乳儿抱在怀里抚摸艾青的乳母,有《我与地坛》中那位时刻担心儿子自杀,小心翼翼的守候儿子的史铁生母亲,今天我们应该记住这位询问“儿寒乎?欲食乎?”的归有光的母亲。
  
  二、在文本的空白处拓展,丰厚文本。
  
  何为文本中的“空白”?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空白”往往是指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而这里,笔者所说的“空白”,除此之外,还包括物理意义层面,指文本页面上没有填满或未被利用的部分,即书本中的空白之处。在语文课阅读教学中,教师能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灵活处理、合理使用教材中的“空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对话,不失为激活学生思维,开展自主对话,训练个性化阅读与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开篇拓展,引起学生兴趣。讲解文本之前,可以补充作者或相关背景等。比如讲解杜甫,可以这样设计,题目:千秋诗圣①青年才俊——一览众山小(补充《望岳》)②忧国忧民——直面现实时的真情。(补充《兵车行》《石壕吏》《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⑧乱世暂安——浣花草堂前的微笑(补充《绝句》)《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④尾声:写诗一生命的存储方式(补充《登岳阳楼》《登高》)。
  (2)在文段抽象处拓展,让学生更透彻理解文本。《香菱学诗》一课,有两段黛玉指导香菱学诗的理论,对诗歌鉴赏有很大帮助,但因其理论阐述太抽象,这时我们必须用拓展把它“融化”开来。比如讲语言形象性,可以这样拓展:诗的语言要求形象,形象包括画面美、动态美、色彩美,要抒发“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一幅安适欢悦的画面,“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动感突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绚丽。
  (3)在结尾空白处拓展,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讲解《兵车行》的结尾,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这些战死的士兵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也没有留下他们的战斗事迹。但历史上却有很多“战士”仍清晰地活在我们的记忆中,请大家回忆。然后补充下面内容。
  “忘不了屈原的那双眼。烁烁的流星擦过铁般夜空,擦不出一丝火星。流星陨落,却点燃一双永不熄灭的瞳仁,是夜行者的灯。迎着朔风,夹了夹夜行青衣,终点仍是那波澜不惊的汨罗江。
  忘不了荆轲的那双眼。寒江水上升起冷月,断绝如冰。人头虽落,这双杀气腾腾的怒目,仍在看不见的暗处,盯着那个发抖暴君的头颈后三寸。
  忘不了闻一多的那双眼。电光火石间熊熊燃烧,他整个儿燃着。明亮的火焰,他就是火焰中永生的凤凰。”
  
  三、在语言的精美处拓展,品味语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积淀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富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语词精灵的跃动,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案。那无声的冷月,那静谧的荷塘,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让我们每个人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影响着我们一代叉一代的人,激发着我们对魅力汉语的热爱。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品读精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