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驰骋在科技的国度
作者:黄 琼
海底房屋的取暖、照明包括仪器设备和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如何保证供电?目前,主要通过从岸上拉电缆供电、水面发电船供电等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为了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海底房屋应备有蓄电池。专家们认为,未来的海底城市,采取海浪发电是最理想的。
在海底居住,有时要远离海底房屋去进行水下作业,因此,只凭体力游来游去是不现实的,如果在水下搬运工具和器材,就更需要运输工具。最理想的运输工具是“水下摩托”,这种运输工具的外形很像鱼雷,有一个流线型的前罩和外壳,推进器是尾部的螺旋桨,前段还装有水声定位仪、探照灯以及摄影器材等。
为了防止在水下迷路,还要随身携带信号接收机。可是电磁波不能在水里传播,尤其无线电短波在水里会被吸收掉。为此,人们发明了一种“语言修正器”,它利用水能很好地传播声波的特点,采用水下超声波来传递信号,这样就能够在水下自由通话联络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精读提示】
“神舟六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将我们的目光再一次引向那浩瀚无垠的太空,人们期待着到新的星球上去探险,去旅行,去“访友”,去定居。可是,拓宽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不只有“上天”一种选择,“入海”就是另一种途径——一种已经开始探索步伐,并且取得若干进展的途径。《到海底安居》就向我们介绍了这方面的知识。文章遵循逻辑顺序,先说明海洋资源的丰富和海洋开发的方式和内容,然后着重介绍了人类探索到海底居住的有关活动和必备条件。
阅读本文,首先要重视理清作者的思路,其次还要重视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学会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会划分文章的层次,概括层意。
读过文章,我们不仅会了解一些到海底居住的知识,还会懂得怎样去解决地球上人类日益拥挤、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难题。同时,好奇心还会激发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何时才能自由地来往于陆地、海洋和海底之间呢?
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以得出新的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这里强调推断的“合理”,主要是指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的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事理。只有这三者具备,推断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用心阅读的你,能推断出一些什么结论呢?
【阅读检测】
1.本文的说明中心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出来。
2.文章开头列举的三个数据中,如果需要去掉一个,你觉得去掉哪一个比较合适?为什么?
3.文章第4、5段分别介绍了法国人和美国人进行科学实验,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4.请指出第5段中加点的“当时”一词的言外之意。
5.在第7段空白处填上句子,请从下列备选项中挑选最恰当的一项:( )
A.不必要其他条件
B.还要为人们提供足够的空气
C.有可能要一些条件
D.还要为人们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
6.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美好愿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根据本文内容,请说说科学技术在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不少于两条。
【参考答案】
1.为开发利用海洋,人类到海底居住。(答“人类探索到海底居住下来”及类似意思也算对)
2.把“5.1亿平方千米”去掉比较合适。因为,文章列举这些数据的目的,是要说明海洋面积大,分布广,进而表明它资源丰富。去掉表明地球总面积的数据,对文意表达的影响最小。
3.表明人类在前往海底居住方面已有过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4.“当时”一词表明,后来有了比美国夏威夷海洋学院造的水下房屋更大的水下房屋问世。
5.D(“要……还要……”,关联紧密,搭配恰当;本句话概括的不仅只是第7段的语意,还包括后面的全部内容)
6.例:(1)配制氮氧混合气体,解决海底生活时人类的呼吸问题;(2)用海浪发电,解决了海底居住的用电问题;(3)通过建造“水下摩托”,解决了远离海底房屋进行水下作业的问题;(4)发明“语言修正器”,解决海底信号接收的问题。(任选两条即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