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盛世里的葬花吟

作者:紫 筠




  【读书人语】这时给宝玉送扇子的袭人听到了宝玉的心声,惊呆了的她就把此事禀告了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在封建时代,尤其是在荣国府这样的官僚家庭,青年男女私下互吐情愫是被绝对禁止的。王夫人生怕宝黛二人再做出什么不得体的事情来,立即决定让袭人随时汇报宝玉的情况,并打算将来让袭人做宝玉的妾。
  黛玉的丫环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的真心,就谎称黛玉要回姑苏,还说要把宝玉送的东西都还给他。
  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紫鹃看他怎样回答,只不作声。忽见晴雯来找说:“老太太叫你呢,谁知道在这里。”紫鹃笑道:“他这里问姑娘的病症。我告诉了他半日,他只不信。你倒拉他去罢。”说着,自己便走回房去了。
  晴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忙拉他的手,一直到怡红院中。袭人见了这般,慌起来,只说时气所感,热汗被风扑了。无奈宝玉发热事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众人见他这般,一时忙起来,又不敢造次去回贾母,便差人出去请李嬷嬷。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嘴唇人中上边着力掐了两下,掐的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李嬷嬷只说了一声“可了不得了”,“呀”的一声便搂着放声大哭起来。急得袭人忙拉他说:“你老人家瞧瞧,可怕不怕?且告诉我们去回老太太、太太去。你老人家怎么先哭起来?”李嬷嬷捶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心了!”袭人等以他年老多知,所以请他来看,如今见他这般一说,都信以为真,也都哭起来。
  【读书人语】心里只有黛玉的宝玉因此而精神失常,几经调养才恢复健康。此后,黛玉更知宝玉的心,而大观园里的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随着年龄的增长,荣国府的长辈们也开始考虑宝玉的婚事。身体一直虚弱的黛玉听见丫环议论宝玉的婚事,以为宝玉要和别人成婚,病得不能吃饭,差点没命,直到又听说议而未成,她的病情才渐渐好转。贾母听到这件事后,认为黛玉的行为超出了伦理纲常,渐渐地开始疏远黛玉。
  十月里,海棠开花,大观园里的人以为是喜事就置酒庆贺。可是就在夜里,宝玉的通灵宝玉不知去向,人也变得痴呆起来。祸不单行,元春也在此时死去。为了给宝玉冲喜,贾母决定为宝玉迎娶宝钗,因为宝钗出身大户人家,温柔贤淑,知书达理,在大观园里的人缘也很好。凤姐等人怕宝玉不同意,就想出了一个调包计,独独瞒着宝玉和黛玉二人。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黛玉还是知道了此事。
  林黛玉的梦幻彻底破灭了,她焚烧了诗稿,在宝玉成亲的那一天孤苦而亡。洞房之夜,宝玉发现新娘是宝钗,大惊之下人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
  荣宁二府因不法行为惹恼了皇帝,招来罢官抄家的厄运。在这种打击下,贾母病逝。负责操办贾母丧事的王熙凤受财力所限,力不从心,也在众人的指责抱怨中羞愤而亡。面对败落的家族,身为长孙的贾宝玉不得不读书应考。虽然中了举人,可他早已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这一场荣华富贵的豪门盛宴就此终了。
   编后语
  《红楼梦》虽然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出爱情悲剧。《红楼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它内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是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这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曹雪芹跳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的那种叙述格体例,代之以散文化的描写,使《红楼梦》结构新颖而奇巧。他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在书中,曹雪芹借石头之口阐明了自己的创作原则:“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若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事体情理罢了。”这样的创作原则开辟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新境界。
  《红楼梦》后四十回由高鹗所续。虽然续书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不上曹雪芹的原著,但正是由于续书的存在才使《红楼梦》能够迅速流传开来,并出现了文人雅士“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和“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风靡状况。
  限于篇幅,我们只能一鳞半爪地谈谈这部鸿篇巨制,权当抛砖引玉。要想更全面、真切地了解《红楼梦》的全貌,只有靠同学们自己深入其中,畅游一番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