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校园文学月报

作者:佚名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还是黑暗?
  密林中是风在唱还是公鸡在啼?
  也许田野上并不是冬天,
  而是许多天鹅落到了草地。
  
  啊,白色的镜面的大地,你多美!
  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腾!
  多么想让我那炽热的身体,
  去紧贴白桦袒露的胸襟。
  
  啊,森林的郁郁葱葱的浑浊!
  啊,白雪覆盖的原野的惬意!
  多想在柳树的枝杈上,
  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
  
  白桦林
  ◆陈祥书
  
  当越野车接近长白山顶时,你能看到的,除了光秃秃的山,只有那为数不多的白桦林。远远望去,给你一种乳白色的印象,乳成一团,白成一片。既好似积雪未消,又好像瀑布远挂。既让你感到一团亮色,一片洁白;又使你悟出一种纯洁,一种纯真。特别是那白色中的一些绿色,更是锦上添花;给人一丝春意,一种希望,令人心旷神怡。
  可近看,却又让你有点心寒。它既矮又小,没有伟岸挺拔的。一般只有两三米,最高的也只有四五米,大多只有小碗口那么粗,最大的也只有大碗口那么粗。不像山下的白桦,挺拔高大,英俊潇洒。
  它弯曲生长,没有笔直向上的。不止是树干,就连树枝也是如此,弯弯曲曲,没有笔直的。而山下的白桦,树干直插云天,树枝斜直向外,自身并不弯曲。
  它叶子细小,没有粗大丰硕的。它细得像铜钱似的,有的还没有铜钱大,小得几乎看不到,只有一些绿点罢了。有的甚至没有叶子,只有光秃秃的枝干。而山下的白桦却总比山上的要粗得多,大得多;虽不丰硕;但总能看到绿色,品出绿意。
  它树皮纸状,没有光滑完整的。树皮分层脱落,一层又一层,一疤又一疤,像累累伤痕。而山下的白桦,虽也是分层剥落但却没有那么多层次,伤得也没有那么重。
  同是白桦,为什么山顶的与山下的迥然不同,竟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恐怕是天然的造就,自然的造化,它们是由自然环境造成的。
  从地面来看,山顶的白桦缺土少水。它生长在松软不实的沙砾上,连贫瘠的土壤也没有。而沙砾是火山爆发时留下的,不能涵养一点水分。它缺少应有的水分,更缺少必要的养分。而山下的白桦,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不止如此,山下的白桦还有瀑布流水滋润着,几乎不会缺水,更不会养分不足。
  就空间而言,山顶的白桦受灾受难。它生长在长白山顶,没有任何遮挡,它必须直接面对狂风的袭击,经受暴风的考验;必须独自迎战暴雪的肆虐,顶住大雪的重压;必须独立承受太阳的炙烤,忍受干旱的煎熬。而山下的白桦,可就比山顶的少了许多灾难,因为它至少也还有那巍峨的群山为其遮挡。
  缺土少水,受灾受难,仍能顽强生长;不畏强暴,战胜自然,成为自然强者。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不是一种伟大?因此,山顶的白桦更使人敬佩,更让人赞美。因为在它们身上,有一种倔强的性格,有一种不屈的精神。这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能不给我们以启迪?
  在现实生活中,逆境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上逆境。当逆境来临的时候,你应当学一学长白山顶的白桦,在逆境中挺起你的胸膛,抬起你的头颅,扬起你的手臂,毅然挺立在大山之顶。让勇气充满人间,让浩气长存天空;不屈不挠,百折不回;争做生活的强者,勇做时代的英雄。
  【我师简介】
  陈祥书,江苏木渎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创作感言】
  写作是科学,科学需要探索。写作是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写作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所以,真正的写作者,必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无此,就难以获得成功。
  【我话我师】
  高一时就听说高三有一位学者型的老师,也看过他的《文苑徜徉》等书。我不禁惊叹:陈老师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啊,怎么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书出了一本又一本!陈老师告诉过我:只要你肯下苦功,持之以恒,也会有这么一天的。我牢记陈老师的这句话,再接再厉,希望有一天也能像陈老师那样博学。
  ——江苏木渎高级中学朱 琳
  语文课时,陈老师会早早地来到教室,或与同学交流谈心,拉近师生感情;或辅导我们作文,训练我们清晰而敏捷的思路。
  最难能可贵的是,只要我们写一篇作文,陈老师必定也要写一篇。完成后,他会毫不保留地与同学们交流。由此,也树立了我们写作的信心,让我们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
  高三的征程寂寥而艰辛,陈老师的兢兢业业,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还有他慈父般的目光,定会伴我们走过高三这段艰难的旅程,在前行路上,我们不再孤独无助。
  ——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王 颖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