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2007年高考备考攻略(二)

作者:沈永生




  ■考点扫描
  社科类文章内容上更趋向于文化内涵、历史积淀:1.有关历史人物的散文作品;2.有关名胜古迹的散文作品;3.有关音乐、绘画、书法、美学等形象化、抒情性强的作品;4.涉及唐诗、宋词研究,散文气息浓郁的作品;5.有关外国名人的事迹、作品的品评的作品;6.有关历史或文化传说的作品。考查上偏重于对词句的理解,内容整合与主旨概括等。
  
  ■能力提升指导
  下面结合《留下长江的人》一文,具体谈一谈社科类文章的答题。
  
  留下长江的人(节选)
  冯骥才
  (1)当我们选择了长江截流而从中获得巨大的生活之必需,是否想到因此失去了这条波涛万里的大江,从此与养育了我们至少七千年的母亲河挥手告别。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它绝无仅有、风情万种的景观,承载着无数的瑰奇而迷人传说的山山水水,永不复生的古迹,还有它对我们母亲般亲切无间的关爱。我们正在把它七千年的历史全部沉入一百多米的水底。我曾想过,如果美国人失去密西西比河,俄国人失去伏尔加河,法国人失去塞纳河,他们会怎么样?是的,我们将把大江无可比拟的动力转化为用之不竭的电力;我们再不会恐惧恣肆的洪水带来的无边的灾难。可是我们同时失去了长江!我一直期待着有人对这条濒临灭绝的长江进行文化性质的抢救。当我第一次看到郑云峰先生拍摄的长江,我激动难耐。因为我实实在在触摸到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日渐稀少而弥足珍贵的历史责任与文化情怀。
  (2)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3)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寻这两条华夏民族母亲河生命的始由。跋山涉水数十万公里,积累图片十数万帧。从那时,他的血肉之躯就融入了祖国山水的精魂。
  (4)同他对坐而谈,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5)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有些山峰甚至被他十多次踩在脚下。有时他要和山民吃住在一起,一起背篓上山;有时要同船工划船拉纤,一起穿越激流与险滩。他不仅寻找最富于表现力的视角,更是要体验什么是长江真正的灵魂。
  (6)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他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他的荆条是有性灵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
  (7)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厘米凹槽的石头,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条纤夫古道,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宽,仅容双脚。千百年来,多少纤夫由于崩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峰要去亲身体验那些纤夫们的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了。
  (8)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
  (9)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和奥秘的。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吗?
  (10)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虔敬的境界中举起他的相机的。
  (11)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而是长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12)他已经是长江的代言人了。唯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13)他苦其体肤,劳其筋骨,以生命之躯去博取大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了三峡之魂!
  (14)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郑云峰全做到了。
  一. 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A. 作者说我们在长江截流之时也“失去”了这条大江,这里的“失去”具体指什么?
  「解析一A」
  一般来说,前面的题涉及的问题,多是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不要求综合与概括。在靠前的段落中能找到现成答案;或者找到对应的材料,略作加工,重新组织就行。理解词语是理解句子的关键,词不离句,要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考察;不能死抠词典的解释,望文生义。例如“我们……‘失去’了这条大江”,原文中有一句话,“我们失去的不只是……,还有……”,就是答案源。照着抄下来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虽然是主观题,而现在的题目设置常要考虑阅卷的便捷与公正,所以还是尽可能简洁明了为好。少书写,也能多省时。
  参考答案有三个采分点,“景观、文化古迹、母亲般的关爱”,这是关键词。关键词要答出,不能出差错,阅卷老师主要看关键词。当然,这些关键词还可再作处理,如“景观、(文化)古迹、(母亲般的)关爱”,括号部分省略了也不大碍事。
  B.如何理解“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中的“个人化”的深刻含义?
  「解析一B」
  对应题目“结合全文”的要求,围绕对长江进行抢救性拍摄来谈,谈他个人的所作所为。第(3)段带有总写的性质,下面几段都有所展开。他不是偶一为之,从1988年起就不断远涉,去探寻长江和黄河的源头;行程长达数十万公里;时间长达六年。不是随随便便,游山玩水,而是历尽千辛万苦,去进行抢救性拍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图片十数万帧;而且从第(13)段来看,意义重大,为世人留下了三峡之魂。可是,他做这些工作,取得这些成绩,没有政府投资,没有社会援助,倾尽家财。总的来说,关键词是:只身远涉探源与倾尽家财拍摄。可以根据题目,再读原文的相关段落,边读边勾画,筛选信息,再进行整合。
  参考答案:(1)郑云峰用六年时间,只身去探寻长江、黄河的源头,跋山涉水数十万公里,积累图片十数万帧。
  (2)倾尽家财,为世人留下了三峡之魂。
  二.文章多处描写郑云峰“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析二」
  同学们很容易从第(1)段中找到,“对这条濒临灭绝的长江进行文化性质的抢救”;类似的句子还有,“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日渐稀少而弥足珍贵的历史责任与文化情怀”“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等。这三点呈并列关系,只要答出其一(最好是后者)就行。还有一点必须考虑,正是这种爱,促使他的经历充满冒险色彩,也揭示了他的摄影作品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原因,挖掘出他的个人行为、他的拍摄工作的社会影响与价值。第(1)段结尾就讲到“当我……,我激动难耐”,还有第(8)段“还有哪一位……”,第(11)段“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第(12)段“长江的代言人”等。这也正是文化散文习惯上的一点转接点,需要深层次挖掘的东西。
  参考答案:表现郑云峰对长江“无上的爱”,揭示了郑云峰的摄影作品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原因。
  三.文章最后,作者说“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郑云峰全做到了”。请概括文中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在下面四点中任选三点说明即可)
  A.升华生活:
  B.补偿精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