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秋高气爽

作者:余志鸿 郭蓬蓬




  我们终于发现,西方的万圣节充满诙谐幽默和寻欢作乐的调侃,就是鬼跟人也是一样平等的。然而,中国已经没有鬼节了,记得以前出版过一本风行的书,叫《不怕鬼的故事》,后来还大批判鬼戏,所谓不怕鬼,其实正是心里有着鬼呀。如果哪一天,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也许就在农历七月半的中元节吧,我们多么希望像西方万圣节般把鬼从神秘的殿堂请出来,在中国的鬼节里跟鬼一起聊聊天,说说笑,让每个人感受心中没有鬼的秋天的欢快,真正享受到做人的欢乐和自由。须知没有自由也就没有现代化,起源于一千多年前梁代的鬼节——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将获得复活的先机,在现代化氛围里产生崭新的社会效益。
  我们知道,在万圣节时人们会dress up in costumes(穿戴着一些特別的服装、面具或者装饰)来吓跑灵魂,其服装包括vampires(吸血鬼)、ghosts(死者的灵魂)和werewolves(每当月圆时变成狼形的人)等;还有Trick or Treating的现代万圣节风俗,让孩子们充分地展示天真的trick (恶作剧或胡闹)了;Witches(女巫)是万圣节很受欢迎的人物,人们认为她们有强大的魔力。他们通常戴着尖顶的帽子,骑在扫把上飞来飞去;另外,人们相信bad omen(不好的兆头)会带给人类厄运,譬如黑猫,蜘蛛或者蝙蝠等,和万圣节有关的superstitions(迷信)还有很多。Superstition是一种不合常理的想法,比如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在现代社会,谁也不会真以为这些东西的存在,真能影响人的生活和命运,但是人们乐意接纳它们,作为乐事来做。那么我们又何必一定要把它们定义为“迷信”,而一律打入冷宫呢?
  其实中国鬼节比西方的万圣节内涵更丰富。农历七月十五,相传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先是举行家宴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祭祖宴毕,阖家再团聚进餐。断黑之后,携带爆竹、纸钱、香烛,在僻静的河畔或野外池塘边,用石灰撒一个圈以示禁地,在圈内泼水、布饭和烧纸钱,然后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阴曹地府。中国鬼节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是梵语音译,是倒悬的意思。倒悬的盂兰和盆相互复合便是安放百家饭的钵。用百家饭祭鬼魂之后,人们就在河池边点燃荷叶灯,放灯照冥,普度落水鬼或其他孤魂野鬼。这一天夜晚,家家户户出动,煞是热闹。清诗人庞垲《长安杂兴效竹枝体》这样描写: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七月原是小秋,部分作物已成熟,农家照例祭祖庆丰,也是半年多辛劳之后的一种放松。当年的热闹远比西方万圣节为盛。如今被人们淡忘了。想不到西方的万圣节被“反迷信”保留了,而中国的鬼节却被“反迷信”淘汰了,实在令人不胜遗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