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2008年高考备考攻略(十七)
作者:郭振海
比较要有可比性,用来比较的两种事物(人物等)必须具有共同点。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有求同思维——用来寻找共性;有求异思维——用来辨别事物(人物等)各自的区别点。高考试卷中比较性阅读试题在古诗鉴赏中较常见,现代文阅读“理解句意”题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例7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第20题。石评梅《痛哭和珍》)
【解题提示】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学生很熟悉,该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的颂扬之情和对军阀段琪瑞执政府杀害爱国学生的卑劣行径的愤怒之情,就文中“沉默”一段话而言,主导感情是“愤怒”。而《痛哭和珍》一文虽亦有颂扬、愤怒之情,但就“沉默”一句来说,其主导感情是悲哀:一则悲哀刘和珍这样的优秀青年惨遭杀害,二则悲哀社会仍然豺狼当道,自己的命运无从把握,对前途有浓烈的担忧和悲哀之情。
【参考答案】
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石评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了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九、摘词组合法
是摘出文中符合答案要求的重要词语组合成答案的方法。
例8“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2007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告别三峡》)
【解题提示】
解本题要结合全文主旨和游人、移民的心态作答。本文主旨是赞颂在伟大的三峡工程建设中,百万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精神,作者写游人就是为了突出这种精神。写游人和移民心态的关键词句,原文中几乎都能找到,我们只要根据题意,摘取其中的关键词语,组合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即可。
【参考答案】
①游人的告别只是对“原始长江三峡”景点的告别,由此生出的只是怜惜、惆怅和失落。
②百万移民的告别则是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和舍弃家园的巨大牺牲。(点为笔者所加,加点词语均为原文中所有;“故土难离的割舍之痛”是对原文“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相拥而泣”“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场面描写的概括。)
十、赏析法
赏析语句类的主观题,在现代文阅读中,是近几年新出现的题型。2005、2006两年仅天津卷有此题型,2007年除天津卷外还有四川卷、浙江卷、上海卷,估计今后有“燎原”的可能。因为这种题型与一般的单纯理解句子含意的题目相比,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文学素养),能力层级由B(理解),扩展为B、C(分析综合)、E(鉴赏)。设置这类题目所选的句子往往都是运用某种(或多种)表达技巧的文学性较强的句子,如例9。这种题的设问方法除直接要求“赏析”外,还可有其他变式,如例10。解答“赏析”类题目,一般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既要“赏”又要“析”,既要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又要说明这句话的含意(思想、情感、道理等)。
例9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
(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17题。《焰火的变奏》)
【解题提示】
①理解此句首先要注意它所处的位置,它处在文末,一般起概括全文、揭示主旨即“卒章显志”的作用。②这是一个反问句,其语气更坚定、更强烈,且能引起人们的深思。③注意“这样的烟花”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式、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例10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
(2007年高考上海卷第8题。《“重西湖”》)
【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给树赋予人的情感,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杭州树之多,又委婉表达了对杭州的无比热爱之情。
上述10种方法不是从一个角度划分的,因而解题时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解例1就需要运用“自问自答法”“瞻前顾后法”“注释参考法”等。“理解文句含意”的解题方法也不只上述10种,但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方法,此类试题大多可以解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