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话题作文(一)
作者:佚名
写 作 导 航 标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道: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若不是为着必要与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种无聊而又无意义的事。
是呀!文要有感而发,那样,所表现出的才是真性情,才会吸引读者的目光,才会被感动。
真生活、真感情、真体验,我们生活在丰富的真真切切的世界中。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那灿烂的的星空,那无边无际的原野,那从东方升起的太阳,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自然生活的画卷;在校园中,那生机勃勃的运动会,老师的和蔼可亲,同学间的亲密无间,为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在社会上,2008年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学起了英语,上起了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加彩。五彩的生活就像美丽的鲜花,我们就如同勤劳的蜜蜂,让我们投身到生活的海洋中,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用我们的身心去体验,具备了观察的能力,养成了观察的习惯,我们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从生活中采集到更多更好的写作材料。
一个作家曾经说: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家!……您明白,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成第二天性了!是啊!我们生活在这丰富多彩的社会中,要去观察,让观察成为习惯。把观察到的进行思考,你就会发现小事中隐含着意义,闪烁着光彩,让人思考。比如:校园中许多同学喜欢韩寒的书,喜欢他的无拘无束,可家长又百般反对,你心目中的少年作家是什么样的?读了《我给了乞丐一元钱》这篇文章,你又是怎样想的?把读后的体会写出来。类似这样的事,可以说处处可遇,时时可见,但稍不留意,它又很容易从我们眼前悄悄地溜走。这种事社会上、家里、邻里间都有,需要我们去发现。
作文前,要先确定自己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要有条有理。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实话实说,要说出心里话,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佳 作 展 示 台
我忘不了的一件事
□周 岚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禁想到了几年前的一件事。我清楚记得那是2003年7月16日,为什么我会记得这样牢呢?那是因为那一天是我妈妈回国的日子。7月15日的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想:妈妈离开我五年了,她还会认得我吗?明天我该怎么办,怎么说?一阵乱想后,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我梦见一位漂亮、苗条的妇女站在远方对我大喊:“凤儿,我是你妈妈呀!”慢慢地她的面孔模糊了,消失了。“妈!”我惊呼道,我一起身,小屋里空荡荡的,原来是一场梦。我向窗外望去,天上一颗颗小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对我说什么。
朝霞透过山峰,阳光照进了山谷。7月16日,新的一天开始了。在家人的一阵催促下,我才慢吞吞地爬起来,穿上衣服,恐怕世界上只有我知道,那慢是我故意的,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心中闪出一丝恐惧感。上车了,窗外的景物飞一样闪过,我多么希望路再长一些,时间再慢一点呀!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快地倒转着……
几年前,爸爸妈妈离婚了,法院把我判给了妈妈,从此我就与妈妈相依为命了,可想而知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多么艰辛。我常常被同学们诬为“野孩子”,但我只能忍了,因为我知道我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有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而我没有。
倔强的妈妈为了寻求出路,决定孤身一人到日本去闯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机场上,不懂事的我望着妈妈的背影大声哭起来。妈妈走了,虽然有姥姥姥爷的百般呵护,但我心里却十分想妈妈。每到周末,同学们在爸爸妈妈的簇拥下去玩,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地在家,有谁知道我心中的苦涩呢?
两年以后,我听姥姥说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一刹那,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那天恐怕是我最难过的一天了。夜深人静时,我不止一次蒙上被子,痛哭不止,两年的苦苦等待,顷刻化为乌有。电影电视上常说有了两个孩子,父母一定会喜欢老二,老大肯定会干许多活,还不能上学,我可是打心眼儿里爱上学呀!一阵阵,我感到恐慌、害怕。
后来,姥姥对我说,妈妈在日本非常辛苦,白天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晚上休息很晚。我的心凉了,为什么,妈妈为什么受了那么多的苦,还不回来呢?迷恋东京的都市生活吗?北京不比东京差呀!姥姥说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将来,妈妈忍辱负重。哎,可怜的妈妈!慈祥的妈妈呀!
司机的一声“到了”把我从回忆中惊醒,现在,妈妈就要回来了。我在候机室等了好半天,妈妈才下飞机。妈妈饱经风霜的脸上又多了几条皱纹,两鬓之间也有一丝丝白发了,与梦中的妈妈多么不一样呀!但她仍是我最最亲爱的妈妈。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在妈妈急切的目光中,我胆怯地吐出了那在我心中呼喊过千百万遍的两个字“妈妈。”“好女儿。”妈妈激动地抚摸着我的头,又指了指珍由美,说:“你的妹妹珍由美。”我抬起头,妈妈的脸上满是期待,她怕我不能接受这个妹妹,我低头看看妈妈怀里的女孩,真可爱!她在朝我笑呢,我情不自禁地抱住了妈妈和妹妹。“我有妹妹了!”多么好,这世界上我又多了一个亲人。
这时一个外国人走过来,拍拍我和珍由美的头,用生疏的中文说:“你们,真好!”“Thank you!”我由衷地道谢,甜甜地笑了起来……
【细细品味】
运用倒叙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真实。
环境的渲染,衬托出了小作者既愉快又不安的心情。
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出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和愿望。使人对小作者产生了同情之心。
人物神态、动作的细致入微描写,表现出了小作者愉快、激动的心情。
【整体评析】
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样的社会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由于父母的问题,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读完之后使我们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小作者运用笔墨很成熟,把在这个敏感话题之下生活的一个小女孩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幼小的心灵一次次地受到伤害,即将见到妈妈时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想:妈妈离开我五年了,她还会认得我吗?明天我该怎么办?怎么说?……大段的心理活动描写足以看出小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读后催人泪下。
由于写的是小作者的亲身经历,所以读起来具体生动。小作者的心灵受到创伤,并非是由自己造成的,我们真心的祝愿所有受到伤害的孩子们能够生活幸福,愿灿烂的笑容永远在他们的脸庞荡漾。
麦当劳与北京小吃
□蒋一
每当我们一家人打算在外面用餐时,爸爸、妈妈都会问我想吃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字“麦当劳!”不只是我,我的表哥、表妹、朋友、同学,都爱去麦当劳用餐。对我们来说,漂洋过海的汉堡包、炸薯条,总是最受欢迎的。
不过,前几天的一顿晚餐,使我有了新的看法。那是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参观一个展览后,路过一家麦当劳餐厅,我的腿又挪不动了。妈妈这次不再迁就我,态度明朗地说:“我们今天不在外面吃‘洋’的,回家吃顿有北京特色的。”看来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我望了望那个大大的“M”,咽了一下口水,不情愿地回到家。“北京有什么‘特色’可吃?”我一点情绪也没有。可妈妈好像早有准备,兴致勃勃地拿出许多种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食品,又让我打电话,请姥姥、姥爷过来一起吃饭。晚上六点多钟,姥姥、姥爷来了,还带来了六岁的小表妹。妈妈端上一盘盘怪新鲜的东西。“这不是咱们北京的传统小吃吗!”姥姥惊喜地说。“北京小吃!”我不禁微微有些脸热,我们这些吃惯了“洋玩意儿”的中国孩子,竟然连北京小吃都不认识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