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中地理资源透析

作者:李生兰

formation)的技能,如能通过参观一些地方来收集普通的信息,通过观看某地的照片和图片来收集特别的信息;第三项是知道如何安排地理信息(Knowing how to arrange geographic)的技能,如能利用日志记录天气的变化,运用绘画表现已观察到的信息;第四项是分析地理信息(Analyz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的技能,如能在地图上找出他们居住的地方,解释所看的照片的内容;第五项是回答地理问题(Answering geographic questions)的技能,如能在照片和图片上认出熟悉的地方,能用积木等物体表现某个地方。
  3.所选内容要能促进儿童提高重要的地理能力。有利于儿童发展环境意识和责任感的地理能力主要由以下十六种能力组成:(1)能了解我们社区的位置;(2)能画出我们生活的地方;(3)能运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4)能探索社区的物理特征;(5)能研究社区的娱乐场所;(6)能参观动物生活的地方;(7)能学会照看植物和动物;(8)能了解其它地方的植物和动物;(9)能探索食物的产地;(10)能帮助保持环境的整洁;(11)能了解雨林;(12)能发现地理学家做什么;(13)能了解人们在其它地方种植的作物;(14)能探索其它社区、其它国家的人们的穿戴;(15)能研究在其它地方是如何建造房屋的;(16)能了解各种季节儿童的游戏和活动。
  
  三、把地理渗入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之中的策略择用
  
  地理学是认识人类家园的科学,把地理渗入儿童社会领域教育中,要让儿童主动而又直接地进行探索。
  1.创设独特的环境。当给儿童提供探索环境的机会时,儿童就能很好地进行探索。为此,为了激发儿童探索空间的兴趣,教师在设计班级环境时应注意做到:(1)环境的生态化:增加动物、植物的品种及数量;(2)材料的丰富化:陈列反映各种地貌特征和空间关系的照片和图片、积木和模型(如表示人、动物、交通工具和交通信号的模型)、测量工具(如绳子、尺子)、挖掘工具(如锄头、铲子)等、地理仪器(如指南针、放大镜);(3)空间的多样化:设立各种形式的空间(如全开放的、半开放的和隐蔽的空间)、各种类型的区域(如高处攀登的网络、低处爬行的隧道);(4)道路的系列化:铺成不同形状的道路(如圆形的、U形的和弯曲形的路);(5)标志的清晰化:运用不同材料(如垫子)划分区域,制作区域的标志(如用图画作标志)。
  2.引发不同的游戏。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在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儿童认识事物由近及远的特点。例如,在玩交通工具的游戏时,教师可先让儿童玩“开公共汽车”的游戏,再让儿童玩“开火车”和“开飞机”的游戏,使儿童能在了解当地的基础上(如知道不同的公交汽车线路和每条线路所停靠的站名),认识城市、省份、国家、世界。其次要考虑儿童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Harriet Johnson(1974)的研究表明,儿童的积木游戏活动发展经历着七个阶段:(1)只是玩积木,而不是用积木去搭建;(2)能把积木平铺或堆高;(3)能用积木搭出桥梁;(4)能用积木围出一个区域;(5)能用积木对称、逼真地搭出建筑物;并进行装饰;(6)能给建筑物命名,并用于戏剧游戏之中;(7)能搭出更复杂的建筑物。所以,教师要以儿童的积木游戏阶段为基础,利用积木,丰富儿童的空间知识,帮助儿童掌握空间概念。
  3.组织综合的活动。儿童以综合的方式认识环境、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综合性活动的时候,教师可围绕主题进行地理教育,帮助儿童理解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使儿童意识到自己是环境变化过程中的一部分。首先可从地理的进程来设计主题活动:一是自然进程(如天气变化、水变化、地球运动、动物迁徙和植物变化);二是人工进程(如因建设带来的地表变化、灾荒、耕作、污染、环境保护),让儿童知道这两种进程都会对世界的变化产生影响。其次可按节日的顺序来安排主题活动。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都与地理相关,例如,3月12日是植树节,3月21日是世界森林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5月31日是无烟日;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7月1日是国际建筑日;9月27日是世界旅游日;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节等,教师要及时把握和运用。再次,可据儿童兴趣的变化来组织主题活动。比如,有儿童随父母到新加坡旅游后,把新加坡的照片、玩具、巧克力等带到了幼儿园,并引起了同伴们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考虑开展“遥远的地方:新加坡”的主题活动,并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领域的教育之中。
  4.开展园外的参观。参观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好方式之一,它能给儿童提供某地物理特征的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在开展园外的参观活动前,教师要认真思考儿童的兴趣、社区的资源、乘坐的交通工具、儿童和成人的比例、参观的时间和安全等问题。在进行园外的参观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各种感官,丰富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例如,在参观面包店、花店时,要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和嗅觉的作用;在参观体育馆、游泳馆时,要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和触觉的作用;在参观电影院、大剧院时,要充分发挥儿童视觉和听觉的作用。
  5.发挥地图的功能。地图是反映空间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有利于儿童空间意识的发展和空间技能的增强。为了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儿童的透视感,如可让儿童在纸上画出物体的轮廓,辨识画面上的物体,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或一架飞机(如站在桌椅等高处),从不同角度观看物体,并加以描述。(2)培养儿童的比例感,如可让儿童画出他们所看到的东西。(3)培养儿童的方位感,如可鼓励儿童使用方向标签和符号,说出方位词语(如在前面、在后面)。(4)培养儿童的符号感,如可开展绘画活动,引导儿童讨论代表天气的标志,鼓励儿童阅读、区别、创造符号。(5)培养儿童的区位感,如可和儿童讨论不同地图的不同作用,区别新村地图、校园地图、乡镇地图、城市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异同点。(6)增强儿童的画图技能,如可引导儿童通过画画、图片来制作不同类型的地图(如画出班级地图和家庭地图)。(7)增强儿童的用图技能,如可和儿童一起把所画的地图张贴出来,并经常使用这些地图。
  (本文为李生兰教授主持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B044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