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我读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

作者:侯莉敏




  陶行知先生,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而孜孜奉献,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情怀,“爱满天下”的宽阔胸襟至今为人们所崇敬。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关注儿童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一致,首推陶行知,他所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主要内容的生活教育学说,对于今天的学前教育仍有深远的影响。
  
  [成书背景]
  
  1928年,陶行知先生主持晓庄师范学校工作时,为庆祝母亲六十寿辰,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选编成一本教育文集,名为《中国教育改造》。书中收录了他于1918年底至1928初写作的32篇文章。其内容概括了1928年以前各个时期他对中国教育的考察、研究,深入实际提出的教育改造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在选编这部书时,陶行知写道:“这部书代表我在中国教育里摸黑路所见着的几线光明。从‘教授’写到‘教学’,从‘教学’写到‘教学做’,人家怕要疑我前后思想矛盾,其实我的矛盾处,便是我的长进处,当选择旧稿时,我曾下了一个决心,凡是为外国教育制度拉洋车的文字一概删除不留,所留的都是我所体验出来的。所以我所写的便是我所信的,也就是我所行的”。陶先生的这种求实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治学方法,始终如一地贯彻在全书及其以后的著作之中。
  《中国教育改造》这部书,原由上海亚东图书馆于1928年4月印行,先后共印7次。但仅仅过了两年,晓庄师范就被国民党政府查封,陶先生本人遭到通缉,被迫避难日本。解放初期,又受电影《武训传》的影响,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再次受到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除左的思想,学术界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人士日益增多,安徽人民出版社也在1981年重版了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
  
  [内容精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创立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中。该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他认为清末以来,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新式教育。但实质上仍是旧的一套,所谓科学教育,不过是书本的科学、陈列的实验,这种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脱离生活实际,按这种办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一些书呆子、蛀书虫,是会走路的“字纸篓”,这种缺乏生活力和创造力的教育,只能为少爷、小姐所享用,与民众生活无关。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陶行知受杜威教育主张的影响,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进行了改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翻了半个筋斗,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为“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死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与之相联系,陶行知还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以此来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其教学论为“教学做合一”,“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尤其重视学龄前这段时期的教育,在《中国教育改造》一书中,他在多篇著作中深入地阐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人格教育,端赖6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以此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必要性。1926年10月,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更具体地指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要之重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6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按陶行知的主张,儿童6岁以前的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这个时期将为一个人打下人格、智力、体格的基础。由此,陶行知极力反对那种忽视幼稚时代、漠视幼儿教育的态度和做法,他大声疾呼“有志之士,起而创设幼稚园,以正童蒙”。
  陶行知还认为幼儿教育能否普及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为幼儿教育是为培养大批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打基础的事业。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因此,他主张要普及教育,不仅要普及小学,也要普及幼儿教育。因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分析了当时幼儿教育的状况,他尖锐地指出,旧时的幼儿教育是富贵人家和伪知识阶级的专利品。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国民后代的意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时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这样的幼稚园自然是没有平民子弟的份的。为此,他倡导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并论述了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之新大陆的观点。他在《幼稚园之新大陆》一文的开头就提出:“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当到而没有到的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稚园。陶行知主张对工农子女应“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他认为不仅要培养幼儿,而且要培养婴儿。所以他除了号召开展幼稚园下乡进厂运动外。还号召开展托儿所运动,甚至连刚生下的小婴儿也收,以解决当时女工无产假之苦。陶行知创办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后又创办了晓庄、和平门、迈皋桥、新安等乡村幼稚园及上海沪西劳工幼儿园。这是一批真正为工农服务的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教育机构。
  
  [简要评价]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中国生活教育思想的集大成。他的“教以事”“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等观点。强调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同时“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的,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取知识的源泉。这样的思想,实际上是对近现代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本土化的尝试,同时,他也使中国教育走向了大众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自身的价值。
  陶行知留给我国幼儿教育的遗产是全面、丰富、宝贵的。他论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是从国家的前途、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在教育极其落后的旧中国,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能如此重视幼儿教育,说明了他的远见卓识。他是我国为工农服务的乡村和工厂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其幼儿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仍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名言选萃]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谈生活教育》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选自《教学做合一》
  
  建设一个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不是一说就可以成功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去实验。必须用科学方法去建设。我们对于幼稚园之种种理论设施都要问它一个究竟,问它一个彻底。我们要幼稚园里样样活动都要站得住。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建设一个省钱的,平民的,适合国情的乡村幼稚园。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选自《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
  
  进行幼稚教育之普及要有三个步骤。(一)改变我们的态度;(二)改变幼稚园的办法;(三)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选自《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