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小班区角创设的原则

作者:徐幼波




  一、区角划分原则
  
  1.半开放原则。区角的划分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大而阔的空间易分散他们注意力,导致他们蜻蜓点水式地从一个地方晃到另一个地方。而半开放的区角有抑制小班幼儿四处跑动的作用,有助于他们在同一个区角呆得久些,专心做完一项“工作”。如我用架子橱把探索区和展示区隔开封闭,橱背面朝展示区便于粘贴作品,橱架子朝探索区,利于安放各种操作材料,在两区空旷交界出口处贴两张绿色和红色即时贴,给予幼儿视觉上区分不同区角的意识空间,帮助幼儿了解自己所应处的区角。
  
  2.定与不定原则。区角的划分要充分考虑室内面积和布局,面对班额大、孩子多、场地有限的情形,我采取固定和机动两种形式,把角色区、探索区和展示区固定在集体教学区的外围一角,把集体教学区和生活区作为机动面积,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随时调整场地,这有助于减少不同活动在幼儿间的影响,使他们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
  
  3.渐进性原则。对于小班幼儿,区角的设置和开展不宜一下子全面铺开,可以结合各区的设置,有计划地逐步开放各活动区。如我前半个月先逐步开放2~3个活动区,让幼儿认识这些区的玩具材料,尝试玩法并建立初步的活动规则,后半个月再逐步增加新的活动提供新的经验。当幼儿对各活动区的主要材料、玩法、规则都有所了解时,就可以全面开放各区角活动了。
  
  二、材料投放原则
  
  1.对应原则。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同伴间最易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为解决幼儿争抢积木的问题,我按颜色把积木分别盛放在相应颜色的小筐内,通过颜色来帮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积木类型。把皮筋卡通动物按不同高度悬挂在探索区栏杆上,让不同身高的幼儿操作相应高度的材料,让幼儿相互配合扭动卡通动物的四肢和头变幻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在展示区的小桌上摆放了四块泥工板、四罐橡皮泥和四张小圆凳,使材料和人数一一对应。这些对应的方式,隐含着活动的方法和要求,有助于幼儿按活动规则活动。
  
  2.层次性原则。不同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教师要把握区角材料投放时间的层次性,不要一下子投放或调换众多玩具和材料。如在展示区,我分三个时间层次让幼儿认识小猪形象,先投放几个脸谱,操作盒中放了吹塑纸做的猪眼、猪鼻、猪耳朵和猪嘴巴,让幼儿学习在脸谱上摆放正确的五官位置;接着增加硬板纸做的猪身体和猪尾巴,让幼儿学习摆放不同动态的可爱猪;最后提供蜡笔和胶水,让幼儿把猪装饰得漂漂亮亮,并贴在展示墙上。不同质地的富有层次性的材料,能够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安全性原则。教师在投放区角材料时要对材料进行检查,务必将材料存在的或可能潜在的危害予以消除。如幼儿收集的奶粉罐,教师要一个个检查,锡封膜有没有撕干净,罐边缘有没有生锈;装有各种豆子、石子、沙子的饮料瓶盖要贴上透明胶,避免幼儿在探索声响的时候打开瓶盖:对吹塑纸、硬板纸做成的操作材料进行塑封时塑封角要剪成圆弧形,避免塑封角划破幼儿的手。
  
  三、环境布置原则
  
  1.温馨原则。针对小班幼儿环境适应能力弱的特点,我特意开辟了一小块“我爱我家”区角,墙面和橱面悬挂着每位幼儿家庭照片,地上铺着蓝色的绒垫,垫子上放着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当幼儿情绪低落的时候,他就会来到这里,寻找情感上的依托。随着幼儿对幼儿园环境和生活的逐渐适应,他们喜欢在该区域分享和提供各类自带玩具。
  
  2.暗示原则。小班幼儿的活动往往是无目的、不稳定的,常随着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我设置了区角提醒牌,告诉幼儿这里是什么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什么。如阅读区的墙面上贴着“安静”的卡通画——一个睡觉的娃娃和一个静坐的娃娃,提醒幼儿在该区域活动要保持安静。又如展示区的围兜示范图暗示幼儿该怎样操作,让幼儿自己去探索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3.秩序原则。我借鉴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有益经验,注重区角材料摆放所形成的秩序感,强调每一区角中操作材料的摆放都有其固定的“序”。如展示区中的橡皮泥、蜡笔、水彩笔、固体胶的位置摆放在柜子的间隔上都用画出的实物图样标示,帮助幼儿了解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上,同时引发幼儿做配对练习,使得收拾工作变成分类游戏。这种“序”的形成可以帮助幼儿在今后“控制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