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作者:顾艺文
在工作中我发现,幼儿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十分普遍。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为了帮助这样的孩子克服独占缺点,养成分享习惯,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发挥榜样力量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如在分发物品时,我有意识地将这些物品让大家分享。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我会有意识地走过去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的行为。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当某位幼儿有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做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二、利用各种文学作品激发分享意识
文学作品中,适宜的角色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如故事《金色的房子》中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朋友共享她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像就是说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内心变化,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幼儿观察三幅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表演故事,从而让他们明白,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知道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自己一个人独享,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三、获得分享体验
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看到或听到的一些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而幼儿通过每天讲新闻的活动,把发生在我们身边感人的小故事、趣闻等讲给大家听。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分享意识,还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强化分享行为
幼儿的学习和活动都需要强化。斯金纳认为,离开了强化,学习就难以进行,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是可以通过强化而提高功效的。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产生一种内在自我奖励倾向,如:“给小朋友分享我带来的糖果,我的朋友就会学。”当他们在与人分享的时候,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这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
五、建立分享规则
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建立的分享规则有:平等分享、共同分享、轮流分享。如我听到“××是我的好朋友,我带来的玩具借她玩,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能借你玩”之类的话,我就和幼儿一起讨论:“当别人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时,你是不是很高兴?如果不给你玩,你是不是很难过?”让幼儿通过情感换位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规则。
正如一个哲人所说:“你若有一个苹果,给了朋友,你便没有了苹果:你若有一份快乐,告诉朋友,你便拥有两份快乐;你若有一份悲伤,告诉朋友,你的悲伤很快就会消逝。”
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享,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