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王小英博客选载

作者:佚名

你们别踩我,我会疼的。”聆听着孩子们真挚的话语,我知道那些真情对话已像清新的空气注入了孩子们的心房,打开了他们心灵的窗户。于是,我又追问:“小朋友,听了小草的话,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小草,我们再也不拔你了。”“小草,我们再电不踩疼你了。”“小草,你快快长大吧。”见时机已成熟,我说:“小朋友。听了你们这些话,小草一定很高兴,现在,你们就是小草的朋友了。等到小草长高了,你们就可以和它做游戏了。”孩子们听了都使劲地点着头。
  这次对话以还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
  “王老师有什么好,三年了,她教你识了多少字,一后,孩子们再也不走进草坪,再也不拔草了。可见,乏味的说教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有触及心灵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捡拾起童真,才能催发他们心中善良的花朵。
  市里组织的集体活动评优在我们幼儿园举行,参加比赛的各镇教师都要借班上课,我们中(1)班有幸中奖。按照常规,中班只要25名孩子参加即可。虽然这几天气候不稳,我班有6名孩子在家休息,但由于我班共有38名孩子,那势必就有7名孩子不能参与本次教学活动。
  借我班上课的老师与我商议请哪些孩子入围。我心里盘算着:溢溢小朋友虽坐不定,但他思维十分活跃;洋洋小朋友动作虽慢,但他是那么以真;骏骏很聪明,但他常常管不住嘴巴,有时整个活动会成为他的一言堂……
  “王老师,你想什么呢?”热心的骏骏好关心我,我默默地看了他一眼,转眼把目光移开,因为我无法正视那一双纯净的眼睛。正当我感到无计可施时,眼前突然一亮:对了,中(2)班的老师不是说要与我班换人吗,借这个机会让他们体验一下别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来把他们转移,这绝对是一条妙计。
  在我的引导下,那7位孩子高兴地去中(2)班体验新生活,我们班的教学活动也宣布正式开始了。在活动中,那25位小朋友都十分投入,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整个活动的气氛十分活跃。
  运动结束了,刚才脱离队伍的孩子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他们的表情谈不上快乐,也说不上落寞,因为他们还小。只是中班的孩子,他们不知道人世间的冷暖。不知道老师剥夺了他们的权利……望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我心在颤抖:孩子,对不起。
  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关怀,“爱”是教育的核心。然而由于世俗和功利,当今教育已逐渐偏离了这一核心。许多老师心中无爱:为了获取某种荣誉。他们可以把那些另类孩子暂搁一旁;为了学校的验收能顺利通过,可以怂恿家长让孩子在家休息……这一切,我们已习以为常,还自以为是以大局为重。其实,人都是有自尊的,即使所谓的“问题孩子”,同样也是一朵朵美丽的花,同样也向往美好的阳光和雨露,同样渴望得到花开的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同伴的尊重。他们的心就如破土的嫩芽,老师对他们的点滴保护会像丝丝春雨,让他们拥有争春的勇气。
  我们没有权力剥夺孩子生命自由和生长的权力,作为教师应珍视每一朵花,不管是近旁的还是远处的,不管是寒素的还是雍容的。我们要在花枝下自觉地低头,不要莽撞地碰落了它。我们还要给它浇水,对它微笑,细细地倾听每一朵花盛开的声音,鼓励它们努力延续美丽的艳期,让它们绽放出人世间最美丽的色彩。
  评先是一种竞争,一所学校的先进名额只有15%,“先进”这顶帽子只能是少数人戴。学校领导为评先一事煞费苦心:有的学校采用民主投票,当场唱票的方式决定先进;有的学校采用先民主投票,再集中对论的方式决定先进;还有的学校索性采用轮流制……可结果往往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现在评职称、升级、发奖金都与先进挂钩,因此,“先进”这顶帽子到底花落谁家,也格外受到关注。朋友曾给我讲了这么一个事例:有一位老师能力较强,工作十分认真,成绩也非常出色,但评先时,他的票数总是不高。为此,他很郁闷,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肯定而烦忧。领导也很关心此事,提醒他要多与同事交流。后来,好心人透露了机密--拉票,你评我先进,我请你吃巧克力。多诱人哪!原来甜甜的巧克力可以收买人心,可以用来买先进。可悲啊!评先的初衷是为了认可工作中的认真者,鼓励大家向成绩出色者学习,而现在却掺进了虚伪、作弊。领导却还埋怨那些埋头工作的人不会与同事拉拢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也渐渐发现了以往评先中的弊端,想出高招:先由个人自己对照先进标准申报,然后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述职,最后再公开投票。可这样的方式就合理吗?那些工作不踏实者。却因有一张巧嘴拉拢了一帮人,结果先进总有他的份;而那些隐藏于“云海峰峦”之后,默默奉献的小石,却永远与先进无缘。
  可叹啊!我们评先的目的是发挥激励功能,着眼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而如今,我们的教师却为名为利所累,在追求荣誉的同时丢失了自尊与人格。“这样的评先难道一天到晚像个孩子。”毕业临别时,你妈妈的那句话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在与你共同生活的三年里,我跟妈妈、姐姐般深深地爱着你,却换来如此的评价。我怎能不痛呢?
  那是几年前的九月一日早上,弯弯眉毛、火大眼睛的你,在妈妈的陪同下走进了我的视线,你用好奇的眼神微笑着说:“老师,你好。”也许是你充满好奇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你。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特别关注你。渐渐地,我了解了你的家庭:父母离异后,你一直跟着妈妈生活,你妈妈十分爱你,对你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你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但你口齿伶俐、能言善语。相处中,我们的感情一天天加深,你喜欢从后面抱住我的腰:喜欢偷偷地吻我的脸颊:喜欢依偎在我怀里,亲切地说:“王老师,你真好!”……游戏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母女;郊游时。我们是心手相牵的朋友;教学中,我们是智慧碰撞的师生。只是有时,你的脸上会掠过几分与年龄不符的忧郁。
  随着接触的日益频繁,我发现你脸上的忧郁越写越多,有时竟无法在你脸上读到快乐,虽然你仍旧是那样能说会道。我几次询问,你总是避而不答。可是,我从侧面去了解你、走进你,才知道你妈妈对你的教育十分严格,把你的生活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她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你有前途,她再苦再累也值得。然而你妈妈哪里知道,爱要有个度,偏离轨道的爱是一种伤害。
  为了改变你妈妈偏激的教育,也为了让你重新拥有童年的快乐,我几次试探着与你妈妈交流相关的幼教知识,并想借几本幼教杂志让她看。帮她转换观念,可每次都被你妈妈断然拒绝。我知道她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她按照她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来塑造你,还不断地拿你与同龄人比,不断地拔高对你的要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