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黄静娟博客选载
作者:佚名
思考:我是不是违背了教育的理念?
暖暖的饼 深深的情2007年11月6日
今天放学的时候,字仪的妈妈抱着一个黑色的袋于站在我面前,甜甜地说:“老师,我做了几块饼,你尝尝了说完她把抱在胸前的袋子放在了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打开袋子,里面露出了一件棉袄。把棉袄拿开,露出两个保鲜袋。当我接过保鲜袋时,手心里一阵暖和——饼子的温度即刻传给了我。捧着它我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在这个初冬的傍晚,天气还不是很冷,而她如此细腻地想到了用棉袄裹着,为的就是让我吃到最热乎的饼子。当我定下情绪想说“谢谢”时,她已经走出了教室。
回忆起两个星期前,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她要求把孩子从隔壁班转过来。当时我想,这个家长还挺挑剔的,以后一定要小心。转过来的第一天她不放心,在教室里做了半天“义工”,一是为了看看孩子的情绪,二是了解一下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不过那天给我印象很深刻,她给我们编了很多小花篮。用易拉罐编成的花篮特别精致,好几个老师都跟着她学。当时我还跟她说:“别编了,剪一下就好!”她说:“编一下,不然会刺到孩子的手!”第一只小花篮诞生的时候,我对她的看法已有改变,想不到她如此的细腻。
现在,拿着她送来的饼,感受着那暖暖的温度,心中的思绪万千。
我们常常说家长要求太高,爱挑老师毛病。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是否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果我是家长的话,我也希望老师能关注自己的孩子,希望老师性格活泼开朗,希望老师能笑脸相迎,等等。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孩子,都希望孩子有一个活泼、快乐的童年。
我被自己的思考震惊了,原来我也对老师有要求,有期望。那我们的家长呢,不也一样?我为先前对她的想法感到十分内疚。
往返于城乡之间2007年11月17日
从农村到城市已经有好几年了。记得当时刚走进城市里的幼儿园时,觉得城市里的小朋友是那么大方、视野是那么开阔。渐渐的,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孩子们张扬的个性。
现在因为工作需要我又来到了农村幼儿园。看到农村的孩子,我心中的感觉变得复杂起来,有怜悯、有可惜、有呵护,还有更多的无奈。
是什么让我变得如此伤感,是无奈吗?是的,看着一个个天真的孩子,我好想用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可我没有教育资金,不能给孩子们买那好玩的玩具;我还无法一下子改变教师的卫生习惯,吃饭怎么可以不擦桌子?孩子的勺子掉在地上怎么不提醒他去洗洗?更无法改变的还是园长的教育观念……
感叹这城乡之间,往返不过二十里地,可是为何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其实这之间有着很多的原因。教育中的无奈太多,可作为一个老师,我想说我们在没有办法改变硬件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要改变自我呀。首先要尊重自我,尊重和爱我们的职业,如果爱了,你就会动脑筋思考:我们的教育该是怎样的教育?就会利用已有条件让孩子尽可能发展、就会不断完善自我,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无法完全改变“尤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无奈尽量减少,你说对吗?为何不试试呢?为了那些天真的孩子!
教育也需要情调2007年11月20日
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久了会让人感到乏味,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久了却形成了常规。生活需要情调,教育更需要。因为情调可以让你打破常规,让孩子们在宽松、白山的氛围中创新、自主,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你或许会问情调和教育有什么关系呢?是啊,从词面看你会觉得有点可笑。其实不然,今天偶尔的一种改变让我收获颇丰,感觉还真的不错。
一节课后,有个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吃点心、喝水,等等。如果按照平时,孩子们是拿了点心在座位上吃完,在老师或小组长的带领下排队去喝水,然后是坐在位子上等老师上课。可今天我心血来潮,放了首旋律优美的曲子,这不是幼儿歌曲,而是一首流行歌曲。我只是在放曲子前对他们说,我们边听音乐边用点心,请你们别大声说话,稍微安静一点好吗?孩子们欣然答应了。曲子响起,孩子们用点心,轻声交流。我没有点名谁去排队,吃完的孩子我对他微微一笑,做个手势他就明白了。其余孩子看到,也不来问我了、自由地去喝水,拿着杯子三三两两地站在那里,特别的悠闲。喝完水的孩子有的拿了小杯子给种植区的苗苗浇水,有的是在拿卡选区域,还有的就来到了门口的科学探索区看小金龟和乌龟。你瞧,此时的氛围再也不像平时那样紧张,多了一份自由,一份宽松、外加一份悠闲,是那么和谐舒畅。我也少了一份操心和担心,忽然间心里的紧张也不存在了。走到孩子身边轻声问:“你喜欢现在这个样子吗?”孩子笑脸早已告诉了我答案,“喜欢,很舒服!”“很自由!”
偶尔的一次改变带给了我许多东西,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幼儿园教育中的班级常规历来是一个争议的话题,要给孩子自由,可又怕孩子们顽皮,出事故以及班级混乱,所以孩子都是被教师抓在手中的,教师自己电总是提心吊胆、紧张万分。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打破常规呢?是不是可以多一份情调,情调其实就是一种感觉,除了音乐,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去创造。今天的这首乐曲就为我的管理增添了一份宽松和谐的情调,让我自己放下了紧张心理,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我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
指挥型教师与指导型教师2007年11月30日
翻开《智慧型教师的诞生》一书,被其中的两个问语吸引了,“指挥型教师”与“指导型教师”。特别是“指挥型教师”这个词语,你瞧它的比喻是多么恰当。它把教师比作教育中的指挥家,掌握着整个教育教学。而与其相反,“指导型教师”却默默地站在孩子身后,根据孩子的兴趣、需求、年龄特点等来安排教育教学。
对两个词语特别感兴趣,是因为它把我们教师进行了分类。两个类型的教师代表着不同的思想与观念。我衡量自己,属于前者还是后者?觉得自己虽不说完全是指导型教师,可也在努力向指导型靠拢。
我把自主自由体现在我的班级管理上。虽然说是幼儿园的孩子,可他们也需要尊重与自由。比如活动后,由于怕出事故或怕孩子吵闹,大多数老师按照常规要求孩子排队喝水、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或是趴在桌子上休息等。这样倒好,教室里安静了,老师省事了,可我们的孩子呢?他们是否愿意,他们好动的天性是否被压抑?于是我打破原来的常规,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喝水,自由地活动,不排队做操,跟好朋友手拉手去散步……我尽量不拿指挥棒,可我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在活动前提些小要求,比如说:安静,谦让,友好等,我希望我的信任,我的提醒孩子能记在心里,我的方式孩子能喜欢。
在与孩子相处的几个月中,虽然教室里不是安静的,或许还有点吵闹,可多了许多笑脸,多了许多快乐的身影……
这只是我教育中的点滴做法,我希望随着点滴的积累,自己能够逐渐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指导型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