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主讲基础课21年的体会

作者:朱志昂




  自1984年至2005年我一直在主讲化学系基础课“物理化学”。即使在1996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至2001年担任化学系系主任期间仍然没有离开讲台。教师是崇高的职业,教书是教师的天职。看到一批批学生从南开走进走出,经过4年的培养,气质、举止、言谈大不相同,懵懂少年渐渐成长,我就有一种成就感,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心血和劳动。21年来主讲基础课物理化学,授课达2000学时,授课学生近2000人。现将长期讲课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供同行们交流指正。
  
  一、“严”字当头,常讲常新
  
  在长期的教学中,“严”字当头,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自己严格要求,为人师表,认真备课,常讲常新;即使讲了20余遍,但每次讲课前还需花2个单元时间备课,不断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每次课均提前15分钟至30分钟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以及与学生交流。每节课一开始都交代清楚这节课讲什么内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每堂课结束前再做一次简单小结。讲完一章帮学生总结一次,上一次习题课,使学生能掌握每章重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严格要求,经常抽查点名,对不听课的学生找其谈话,允许个别特殊学生只参加考试而不听课,但需经化学学院审批。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每堂课布置5道作业题,100%批改(教学实习的研究生批改),每章讲完后将习题答案发给学生。年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一点,只有对他们严格要求才能使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严一尺只能使其紧一寸,宽一寸就松一丈。平时作业计算成绩,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期末占70%)。
  常讲常新是教书永恒的主题。物理化学课程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前启后的中心地位,它是大学三年级很重很难的基础课。有人形象地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当作人的“躯体”,分析化学是人的“眼睛”,而物理化学则是人的“大脑”。随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物理化学课程向着压缩经典内容,少而精的方向发展。物理化学课程由原来的144学时压缩到119学时,有的学校压缩到102学时,甚至更少。学时少了,但教学内容又要增加学科前沿和交叉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有一些兄弟院校已将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省去板书。但对于逻辑性强、难以理解的物理化学课程,板书和适当多媒体课件相组合,可能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我主讲的基础课物理化学199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校级优秀课程。1998年评为南开大学优秀示范课程。1998、2000、2002年连续被评为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创建项目。2004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程。
  
  二、积极教改,重视教材建设
  
  在教书的同时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1984年至2000年我任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化学指导组成员。现任南开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分委员会委员,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Chemistry)杂志编委。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危险化学品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期间积极参加全国的物理化学教材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改革。从1987年起十余年来作为主要研制人之一,创建了具有5000道题的物理化学试题库。参加的“高等化学教育与实践”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作为主要研制人之一,“多功能综合性高等化学试题库的研制和应用”,1997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南开大学“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21世纪人才培养的研究”的项目负责人,积极参加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03—8项目。负责的“面向21世纪物理化学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项目,于1997年5月列入天津市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项目,同时也列入南开大学教改项目。该项目已顺利完成。先后发表近20篇教学研究论文,其中“化学反应热力学判据及平衡常数量纲问题”(《化学通报》,1987年第7期),“关于电池反应方向判据的讨论”(《教材通讯》,1989年第1期),在物理化学中如何讲授化学反应进度这一概念”(《大学化学教学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分别于1985、1988、1990年获天津市化学会优秀教学研究论文。
  我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不断地探索、研究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条件成熟时要花一定的时间编写教材,总结教改成果。编著出版《物理化学教程》(上、下)等教材多种。
  
  三、教书要育人
  
  大学教师的作用一是传授知识,另一是影响学生。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伟大的刺激和鼓励是一个教师的主要功劳,主要影响方式。”依据这种观点,传授知识和解答问题只是手段,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刺激者和鼓舞者。学生应当是也必须是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鼓舞者和推动者,使学生将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责任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的艰辛劳作中。教师的教学不仅要启发学生而且更要刺激学生自己去“启发”,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心理学家强调,“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力”,“正常人是有创造性的”。同时,“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但是,人又有一种自然的限制,即人们很难自动挖掘自己的潜力。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展现,需要外在的刺激或诱惑,从而激起人的兴趣和致力于感兴趣的东西的雄心,形成追求新东西和创造新东西的精神能力,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才会变成现实的力量。用这些理念思考当代学校教育的价值,教师的作用主要不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或技术,而是帮助学生建立一种主动学习和创新的人生态度,形成主动成长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如果教师没有能力和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课程就不感兴趣,听课没有激情,在课堂上精神处于休眠状态,学生也就学不到什么东西,教师也就得不到学生的尊敬,从而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
  大学教育是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教育。大学教育必须是以民族、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为导向的教育,绝对不是以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为导向的教育。这是当代中国大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大学教育不可降低的标准。我把这种认识作为我必须始终忠诚履行的职责。我治学严谨、科学求真的态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深感染每位学生。我在教书的同时,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听课率、课堂纪律、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考场纪律等方面都非常严格地按学校规定要求。在思想上教导学生养成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勉励他们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在学习上力求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