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评介

作者:陈寿江

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二是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内称得上学者。以往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现今某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之所以给人以简单地重复传统、重复流行之感,即使偶有理论创新,也显得隔靴搔痒,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材编著者大多是高校教师,即我们常说的“学院派”,因为他们不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所以他们的研究,因为脱离实际难免要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而那些有丰富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因忙于教学,尤其是保证升学率及格率,无暇治学,虽然他们经验宝贵,但难以上升到理论形态,因而他们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仅有个案性质。而《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编写班子则不同,参与这部教材的编写人员都有长期执教中学语文的经历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王尚文教授、李维鼎教授在中学、中师语文教学园地躬耕二十余年,吴克强、李海林、赵志伟三位教授也曾在中学执教语文十余年,李海林还当过中学校长。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酸甜苦辣,他们感同身受;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他们思之良久,有的可说是了然于胸;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他们上下求索,痴心不改。尔后他们都先后调入师范院校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王尚文著有《语文教育学导论》、 《语文教改的第三次浪潮》、《语感论》,李维鼎著有《语文言意论》、《语文教材别论》、《语文课程初论》,李海林著有《言语教学论》、《语文课程论稿》、《审美教程》,赵志伟著有《观察与作文》、《书声琅琅》等。在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他们有别于即兴发言的“我认为”、“我主张”的学院派和经验派,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曾是学者型的中学语文教师,另一方面,他们是有中学语文教学经历、经验而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学者,是自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比如说,“人文性”、“语感”在2001年才写入《语文课程标准》,近些年在语文教育界才逐渐成为使用频率高的词儿,可早在十多年前,主编王尚文在其专著《语文教育学导论》里已把人文性、语感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并成为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鲜明主张。正因如此,他们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最有资质的人,加之他们在编写过程中与读者“对话”的自觉意识,因而奉献给读者的就是一部虽无其名但却有其实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
  [1]奚博先.百年语文教育的主要成就[N].中国教育报,2000-01.11.
  [2]陈晓波,张新记.语文课,我们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5-06-09.
  [3]王尚文,吴克强等.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杨春时.关于大学教材的学术性和学术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5(4).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