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简论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作者:程振凯
或工农业总产值高速增长为目标,片面实施高积累和高投资,是一种高物耗和高能耗的经济,从而带来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经济效益低,使发展本身难以持久等一系列弊端,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环境意识认为要采取新的途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三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10.生态文明参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涉及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搞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在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因此,需要提高大家参与生态文明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的各种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培养和教育的具体措施
1.明确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提高生态环境文明素质的重要意义
培育生态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反思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其教训是深刻的:在取得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的沉重代价。因此,大力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培育生态环境意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生态环境意识是发展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基础。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等院校应有计划地设置有关环境保护的专业或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环境教育。
只有使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生态文明的素质。
3.利用节日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每年有许多节日与环境有关,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利用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环境问题受到全人类的关注,人人应关心。
4.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
在新形势下培育生态环境文明意识,必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寻丰富的教育资源,在实践中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要倡导新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华丽,进行适度消费。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要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从关心自己到关心学校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世界,关心整个宇宙。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绿色”公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