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纵横谈

作者:纪宝成 钟秉林等




  “办学特色”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从学校角度看,办学特色的重要性在于其不仅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还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如果每一所高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那么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就能呈现群芳争艳、色彩斑斓的景象,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是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前提。
  “办学特色”兼有理论层面丰富的内涵和实践层面实务的操作。教育部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之初,便有意识地将其作为一项关键指标,用以评价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引导高校重视学校的办学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在评估实践中,不少评估专家反映学校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误区;被评学校也反映在总结和提炼办学特色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鉴于此,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本刊编辑部日前在清华大学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办学特色高层研讨会”,邀请纪宝成、钟秉林、谢维和、逄锦聚、胡显章、赵存生、王英杰、徐建培、马陆亭等专家,针对办学特色问题发表了各自见解。现将与会部分专家的发言摘登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强调办学特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办学特色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认为办学特色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学科结构和学科特色形成办学特色
  学科结构和学科特色是一所大学形成办学特色最基本的因素,决定着学校能够在哪些学科领域为社会服务。中国从清朝开始引进西方的教育制度,进行高等教育的研究,完成了由“四部之学”向“七科之学” (有说八科,首为经学)的转变。1912年,民国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大学规程》,对大学所设置的学科及其门类作了原则性规定。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一次院系调整,许多综合大学拆分,建立了很多单科性学校。进入90年代,大学综合性化发展很快,办学特色有趋同化倾向。我们要警惕大学的趋同化,鼓励学校科学定位、各就其位。即使学校的学科结构类似,也应在研究方向和优势学科方面,形成学科特色。
  
  2.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充分体现办学特色
  如果高校的学科领域类似,也可因学校层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形成办学特色,如技术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扩散型人才的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把创新的东西转化为成果然后推广,现在我国很缺乏这类人才。
  
  3.依托学校服务空间和地域的不同形成办学特色
  不同学校由于管理体制、办学历史和学科特点的不同,也能依托学校服务空间和地域的不同形成办学特色。学校要消除一种偏见,不要认为面向全国服务的学校就是一流的,为地方服务就是二流的。
  
  4.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文化传统、办学理念、办学方针、信念和精神,都能形成办学特色
  高等学校的个体组成高等教育的全局,单个学校没有特色,也就没有整个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办学特色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个性,我们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目前,我国高校的趋同现象原因比较复杂,既有政府的政策导向问题,也有社会评价体系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
  
  特色问题对于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对于高等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从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角度谈些体会,提几个问题。我参加了几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也到一些学校进行了学习交流,感觉特色项目的评价确实颇费脑筋。一是总结出来的特色不鲜明,失之于一般;二是特色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甚至在校内都未达成共识;三是在特色的凝炼和文字表述方面还欠斟酌,个别提法标新立异,令人费解。我谈四点意见:
  1.学校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相对稳定的,需要加以凝炼。特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有关。举个例子,特色不等于是改革的探索。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改革的探索,有的改革举措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但是我认为,这个不一定就能成为特色,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2.办学特色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要能够体现时代精神。这和创新思维、实践探索密切关联。特色应相对稳定,但它的内涵应该是不断更新的。比如校训很能体现一个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北师大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讲的是做学问,学高方能为人师,而“学高”就体现了人才观的变化历程。过去是一维的,学好知识就是“学高”,现在则强调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要有比较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特色的内涵必须富有时代精神,并非一成不变,相对稳定和与时俱进并不矛盾。
  3.办学特色具有层次性,是和一个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传统,尤其是和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密切关联的。所以,特色不能简单地和学校的改革建设成果划等号。有一些改革的成果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不一定能归纳为学校的特色,特别是一些阶段性的改革探索经验和成果。比如,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得好,对学校整体可持续性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这不能成为特色。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基本功能密切联系,才能凝炼出特色,社会才会认可。具体到教学评估,还必须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密切关联,比如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有可能形成一个学校的特色,但是要和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存在内在联系和直接关系,否则就比较牵强。
  4.办学特色要成效显著,影响广泛,要在校内形成高度共识,并得到社会认可。这里还要处理好特色和优势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讲,优势会形成一个学校在某个领域的特色,但是特色未必都是优势。比如涉及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等方面的形而上的东西,有些仅仅是鲜明的特色;还有一些涉及到行业特色,比如师范院校的特色就是“教师教育”,但并非每所师范院校都能在教师教育方面形成优势。
  总之,特色问题十分重要,要清晰界定,注重凝炼。
  
  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
  
  讨论办学特色很有必要,对于改变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存在的许多弊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工作做好了,对中国教育是一个重大贡献。以下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体会,讲几点认识。
  
  1.什么是办学特色
  给办学特色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困难,但可以做一些理解性的描述。所谓办学特色,即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一所学校办学优势和特性的总和。这里说的办学优势,

[2] [3] [4] [5] [6]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