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2期
整体推进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赵建华
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发展,科学地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全力设计并推出一批新颖的实验项目,提出了实验课程建设的两项措施。
一是分期分批组织实验课程建设立项。实验课程内容是实验课程体系(或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包括课程的指导思想、实验项目的设置、仪器设备的选用、实验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为了调动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我们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凡列入实验课程新体系中的必修课程,其教学队伍组合成一个教学和科研团队的方可申报,由学术水平比较高的教师担当课程责任人,课程组成员包括实验指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相关理论课教师,经过项目申报一学院初评一学校评审的课程列入学校立项建设的范围,学校按各学院立项课程经费总额划归学院主管院长管理,各学院主管院长与教务处签订实验课程建设责任状。两年来学校组织了三批实验课程建设立项,共投入166万元研究经费重点建设了120门主干实验课程。
二是加大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从工作量的计算上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对待,同时将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工作量计算系数提高为开设普通实验项目的3倍。从政策上引导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吸引高水平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学科知识进行再发现。在工作量计算这一政策引导下,我校教师科研成果大量引入教学中,如化学与化工专业的《化工创新实验课程》设计的7个实验项目中,有5个分别来自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省科技项目及专利成果的应用,已建成两套科研教学兼顾型的自制研发设备。
四、几点体会
整体推进实验课程改革是从学校层面自上而下开展大规模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涉及到课程体系与内容、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看到:教育观念正在校园发生明显的变化,实践育人的理念逐渐为师生所接受;一个与理论教学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已经确立,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结构的缺陷得到了改变;基础实验课程平台的建构工作完成,以往那种任课教师各自为阵、不顾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兴趣、爱好随意取舍教学内容的现象已经得到改变;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意识正在提高,科研引入实验教学有了很好的探索;实验教与学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学生自主和探究为特征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学习正在形成。我校整体推进实验课程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领导重视。学校把实验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教改重点工作来抓,集中精力,整合力量,突破改革中的全局性问题。为了统一思想,学校于2004年、2006年分别召开实验课程改革工作会议和实验教学研讨会,主管校长亲自协调解决问题,教务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对实验课程改革方案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阻力及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2.政策倾斜。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身到实验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学校及时调整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系数从原来的0.8提高到1,同时将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工作量计算系数上升。
3.经费保障。学校拨专款用于教师实验课程立项;为配合教师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对科研立项中参与教师实验教改的学生项目予以倾斜,所有师生的立项都得到一定经费资助,这也是我校实验教学改革能够持续下去并取得进展的重要保证。
4.管理服务。在实验课程改革过程中,部门之间、学院之间、跨学院教师之间的协调配合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主管部门,教务处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配合,为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服务,及时将论证好的实验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全面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设备处按实验教学的要求有计划地配置实验仪器设备。
整体推进实验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课程改革方案中对基础实验课程平台搭建的困难估计不足,导致实践中操作困难。学院实施层面存在某些偏差,个别专业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偏差。首先是少数学院对实验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不力;其次是新专业开办的时间短,条件不足,可供借鉴和参考的东西少,实验师资与实验室建设存在不可靠性;再次是个别教师实验改革的意识还处于萌生阶段,不能适应实验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