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

作者:吴 平

材(不提供汉语对照本),30%左右用英文讲授(主要是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其它用中文讲授。课外加强本课程专业英语辅导,用英语做作业,用中文答疑(大多数疑难用英文解释不易理解),用中文考试的形式”。
  《武汉大学关于双语教学的若干规定》在工作量计算部分分别对外语授课占课堂的比例的几种情况作了划分,最低的是30%。也就是说作为双语教学,至少要有30%的外语授课量。
  
  四、双语教学的模式
  
  不少文章都提到国外双语教学有不同的模式,主要包括:
  (1)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education)。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中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强调完全用非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2)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我国不像加拿大、新加坡那样是双语国家,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只能是“保持型双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古广灵和黄建伟等分别在研究中总结了国内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1)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汉语讲授为主,板书中的标题或主要结论用外文。(2)半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外文讲授为主,并用外文板书。(3)全外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或外文讲义,全部用外文讲授。
  成晓毅的《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一文综合介绍了沉浸式、导入型、双轨式、过渡型、双联型和三向分流等6种在国内外实行的模式。
  (1)浸入式:加拿大的蓝伯特小学根据学生的母语分别教学,对法语的学生实行英语教学计划,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实行法语教学计划,通过“教学语言”达到“语言教育”的目标。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后来被很多双语制及三语制国家借鉴,并成为当今世界双语教学的主流。所以许多研究双语教学的文章也都介绍了这种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
  (2)导入型:是美国的模式。因为移民多,母语复杂,对这些背景的学生采取先上正规语言课程,再在教学中增加这种语言的专业课程。以此吸纳众多的移民学生进入美国。
  (3)双轨式:是对讲英语的学生教法语课,讲法语的学生教英语课。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两种模式同时使用。
  (4)过渡型:就是目前在中国实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学生的母语相同,但系统地讲授一门外语,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后,尝试用外语开设一定量的专业课,以强化外语听、说的实用能力。
  (5)双联型:多出在双联学校。如文科和理工科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开设,采用双语对照教材,并用双语试卷评定学生成绩。
  (6)三向分流:实质上还是双语,只是在小学、中学教育阶段按学生成绩分到不同的班级以因材施教。
  实行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到各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中国高校学生中英语应试能力较强,但听、说较弱,只能循序渐进。究其模式,成晓毅提出了以下几种:(1)逐步渗透型:即逐步加大英语在专业课堂上的使用比例,最终达到全英语授课的目标。(2)穿插型:中英文两种语言可有所侧重地交插进行。(3)开设选修课型:学生自己选择,因材施教。(4)渐进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推广,应用英语的课时逐步加大,直到可以全英文授课。
  钱春丽、赵五一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提出可以采取逐步渗透的方式,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推进,即:导入阶段的简单渗透层次、发展阶段的整合层次和成熟阶段的双语外语思维层次,也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一阶段教师可以用英语讲授学科术语和关键词等,给学生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外语。这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第二阶段教师讲授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中文内容,课下让学生预习,课堂上教师阐述相关要点,锻炼学生用英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让学生学会用汉语和外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课下自学,课上师生讨论,教师检查自学效果、解决疑难问题并介绍相关前沿知识。
  有文章提出了“双语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介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间,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既是专业教育、知识的传授,也是语言的表达。达到多种教学目的。
  
  五、双语教学的师资
  
  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例如,芬兰的双语教师一般出身于芬兰语+瑞典语的家庭,他们对两种语言都能运用自如,可以根据需要在双语之间自由切换。而且芬兰特别注重双语教师的对外交流和培训,因此其双语教师素质极高。在中国,目前各高校的双语师资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外国语语言教学背景的教师和懂外语的专业教师。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各高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老师实在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
  李春华、严明在《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明确提出专业外语向双语教学过渡,首先要解决双语师资问题,选好适用教材,创造英语语言环境。针对学生开口难的现象,花大力气帮助学生摆脱心理束缚,消除情绪障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潜能,获得语言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双语教学的目的。
  许多高校都形成了一套双语师资的选拔原则和方法。总结起来有三方面:一是志愿;二是在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三是严格考核。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了双语教学基金,组织申请双语教学的教师答辩、考核。对没有在国外学习一年以上经验者,送出国进修三个月,被选上的资助出国进修。
  双语教学师资培训途径可有以下几种:
  (1)在职培训:校内培训;国内培训;出国研修;聘请国外专家来校讲学。
  (2)学历培训:选派英语骨干教师获取相关专业学位;鼓励英语专业本科和硕士毕业生报考跨学科跨专业学位。
  (3)加强骨干教师的外语培训、进修。强调加大投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语培训和进修。对于积极投身于双语教学的教师应予以优先安排外出培训进修,做到学以致用,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有公正、客观、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的态度和精神。通过教学过程感染学生,“使他们在面对中西方文化交融时,能够保持宽广、公正的胸怀,既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盲目排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 [2] [3]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