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道德学习解析

作者:王海明

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之善恶从而抑恶扬善,必须知道衡量人性善恶之标准,亦即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这是道德学习第二大部分内容之要义。通过研究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便可以从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出伦理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这是道德学习第三大部分内容之要义。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外在规范内化为每个人的品德的研究和实践,终可以使学习者树立为什么应该做一个内化优良道德的有美德的人——一个内化优良道德的君子、仁人和圣人——的道德信念:这是道德学习第四大部分内容之要义。道德学习内容固然纷纭复杂、包罗万象,但究其要义,亦不过如此而已。
  道德学习的方法和形式自然也是多种多样,如攻读伦理书籍、听取他人传授、学习道德榜样、参观访问调查、反思社会生活、体验人生真谛等等。不过,一个人的道德知识,众所周知,有感性和理性之分:感性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实践,理性主要来自伦理书籍。因此,反思社会生活是获取感性道德知识的主要形式;阅读伦理书籍是获取理性道德知识的主要形式。学习的主要目的无疑在于经过感性而达于理性。于是,正如朱熹所言,道德学习的最重要形式是读书:“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读书。”不过,读书固然是道德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却不是道德学习的最高级形式。道德学习的最高级形式是什么?无疑是道德知识的创造,是优良道德知识的创造。因为道德学习是获得道德知识的活动:而创造当然是最高级的获得,是获得的最高级形式:创造是学习的最高形式。于是,如果说读书是道德学习的最重要形式,那么,道德学习的最高形式便是:构建优良道德的科学体系从而创造和确证优良道德。
  综上可知,学习与道德学习概念十分复杂,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的学习是指有机体后天获得的、有意识的、能够形成个性的反应活动;②狭义的学习则是指有机体获得知识的活动;③广义的道德学习亦即道德修养,是指每个人后天进行的能够形成理想道德自我的活动,是每个人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品德从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道德修养方法;④狭义的道德学习则是指每个人获得道德知识和道德智慧的活动,是提高个人道德认识的道德修养方法。
  [责任编辑:陈立民]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 [2] [3]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