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中国、新西兰重点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比较研究

作者:赵菊珊




  从系级单位收集起来的授课问卷和助教问卷数据汇报给学院院长,然后由学校职业指导中心以学校教学与学习质量委员会(Teaching and Learning Quality Committee)名义于每年的11月形成标准的评估报告。该报告要显示各院系在课堂和课程层面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所有指标反应的分布情况、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教学质量的责任由教师个人、教学小组、系主任、学院院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共同分担。大学对教学质量的责任通过教学与学习质量委员会向教育委员会(Education Committee)报告来履行。图示如下:
  在开展教师授课检查与评估的同时,大学要求定期对课程进行检查与评估,其目的在于确保:
  ●课程的学术内容反映学科领域当前的学术水平状态并与学习阶段相适应;
  ●课程设计优良,对学生有挑战性;
  ●教学方法适当;
  ●课程教学经过评估;
  ●学生兴趣得到满足;
  ●评价机制公平;
  ●课程材料质量高;
  ●鼓励学生利用合适的信息资源;
  ●课程材料和资源充分考虑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的知识和兴趣;
  ●资源充足。
  课程检查与评估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课程参与人员间定期的讨论与反馈;在教学计划、专业认证和学系检查与评估过程中开展;学生填写大学课程问卷。
  每个学系都要有课程检查与评估计划。新课程在开设的前两年,每年至少要被检查评估一次。所有课程每三年至少应正式检查评估一次。课程检查评估不局限于学生评估,系外人员也可参与。有关课程的书面评估报告在课程开设期间应保存在系教学档案之中。评估报告应指出改进课程应采取的行动和采取行动的时间安排。学系的课程检查与评估计划和评估报告应呈交学院院长。
  从院系收集起来的学生课程评估数据要通过职业指导中心,于每年的11月,以标准报告形式,向院长和学术专业委员会(Academic Programmes Committee)汇报。该报告要显示各院系在课堂和课程层面上学生对课程质量的所有指标反应的分布情况、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课程质量的责任由参与课程讲授的教师、系主任、学院院长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共同分担。大学对课程质量的责任通过学院和学术委员会向校评议会(Senate)报告来履行。图示如下:
  (2)梅西大学的教学和课程评估
  梅西大学的教学和课程评估的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其教学和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合二为一,全称叫做“课程内容、管理和教学学生评估(SECAT)”。SECAT调查问卷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为学生必答。有两个一级指标:课程设计和管理(不涉及具体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涉及具体教师,并且是每位上课教师的评价)。课程设计和管理包含6个二级指标,涉及课程结构、课程组织、课程考核方式、课程学习量、课程质量和学生对课程设计和管理的总体评价。课堂教学也包含6个二级指标,涉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特点、课外指导和帮助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一般适用(不涉及具体教师)。这部分包含的评估指标较多,其中,一级指标18项,涉及课程考试评价、课程结构和组织、课程内容、学习资料、实验教学、学生课堂、课外学习努力程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教师的帮助指导、课程组内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质量标准的协调、课程学习的负担量,以及网络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内容。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含6个二级指标(问题)。
  第三部分是对具体教师的评价。包含12个一级指标,涉及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方法(如诊断教学、激发思维)、教学辅助手段与技术、教师的特点(教学态度、教风、水平)、师生关系、助教/讨论、课程学习和作业负担量、教育机会平等等方面内容。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含6个二级指标(问题)。
  第四部分既可涉及具体教师,也可不涉及具体教师。指标内容包括:作业、实习、实验课、诊断教学和助教/讨论等7个一级指标,同样,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含5个二级指标(问题)。
  (3)评估结果的处理
  新西兰的大学教师申请续签工作合同、提职或优秀教学奖都必须提供有关教学质量的证据和支撑材料。梅西大学明确规定教师的学生评教(SECAT)结果至少要占20%的分量,另外,梅西大学的所有教员每年都必须参加年度教学考核,学生评教结果必须纳入考核内容。奥克兰大学则规定:至少每三年应进行一次包括学生评估和同行检查在内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的正式评估,所有课程每三年至少应正式检查评估一次,新课程在开设的前两年,每年至少要被检查评估一次。如果对一门课程的质量表示满意的被调查者(学生)少于70%,则用小旗标示该课程。被小旗标示的课程要在3个月内重新评估并向院长报告。
  
  三、对比分析与启示
  
  为保证其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处于国际和国内的领先地位,中外重点大学都非常重视通过教学和课程检查与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这是中外重点大学建立教学质量保证和评估工作制度的共同之处。但从前文介绍来看,新西兰重点大学在开展教学质量保证和评估工作实践中,无论从评估政策制定、评估内容的选取和指标体系设计,还是从评估工作程序、运行机制等方面都与中国大学有较大的不同,表现在:新西兰高校不仅非常注重对其教学、课程和学位的检查与评估,而且将其制度化并落实到学校、院系级教学计划、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各个层面,充分重视和明确基层教学单位、如学系、对教学和课程的质量监控的职责;同时,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培训、咨询、指导和专业服务,以保证检查与评估的规范性、科学性;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学校职业指导中心或培训与发展中心负责制定评估标准,但充分尊重基层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的根据需要选择设计评估指标,体现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另外,新西兰大学把教学、课程与学位的检查与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调查与教学档案、课程档案及其他检查评估方式结合考虑,将检查评估结果与教师的工作合同、提职、奖励和学术假等利益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检查与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评估内容的考虑上,注重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主观因素与环境客观因素(如与其他教师或助教的配合、教学条件与环境等),教师的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等关联内容进行综合考虑,反映了教师教学质量形成的相对性和关联性;此外,新西兰大学将教学评估和教师的培训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水平、能力的提高,突出了教学评估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些经验对我们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作用。
  
  1.配套大学政策
  大学本科教学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是在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始终予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