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外国优秀教材的选择、改编及应用

作者:崔新健

线的阐述框架,删除相对独立的部分内容;三是为了保持国内教学视角的一致性,删除部分典型美国视角的内容;四是考虑教师选用案例的标准差异较大,仅保留部分案例供参考。教材经过改编,由原版的6大部分19章改编为4大部分13章,由原版的697页压缩到改编后的390页,无论在内容还是篇幅上,都更加适合国内的教学。
  
  三、《国际营销学》改编版的应用与教改
  
  以外国优秀教材改编版所长塑造课程特色。应用外国优秀教材,推进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围绕教材所长的教改实践从整体上塑造和形成课程的特色:第一,以教材为媒介的国际化。改编版教材推动了课程教学与国际全面接轨,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考评的国际化,以及教学思维的国际视角和分析问题的全球化,由此更加有利于学生认识、体会和克服国际市场营销学中最主要的屏障——自我参照准则(SRC)。第二,以教材为导引的时代性。改编版教材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标准等各个方面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教材全面反映和跟踪了这一领域最新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成果。第三,以教材为基础的多目标性。改编版教材适合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国际营销专业知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跨文化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改编版教材推进教学改革塑造的课程特色,具体体现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与体系
  “国际营销学”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营销管理问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背景下全面对外开放的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的需要。改编版教材突出营销环境尤其是文化因素对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特别强调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互联网的工具性应用以及阐述普遍适用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市场营销分析框架与思径的形成。教材为实现教学目的,针对本科教学的课时在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教学组织计划方面,充分发挥了改编版教材的优势。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试用了改编版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点推行了以下做法:
  (1)结合教材各章所设置的提要、学习目标、小结及其练习题,教学中以阐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突出学习重点和复习掌握知识点的训练。给学生进行导读和释疑,以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全书汇总了“跨越国界”的独特性、幽默性和趣味性的事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诸如:我们采用了课堂讨论、课堂小作业、案例分析、专题研究等,对于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跨国文化的理解、巩固教材的知识有所帮助。
  (3)教材附录提供了“教学案例”和《国家手册》。教师运用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得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学生结合《国家手册》提供的资料,对国际市场进行了模拟营销分析。如结合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余作业:对某产品在某个国家进行的市场营销给予分析、策划,学生组成小组查找、收集、分析资料,形成作业报告,期末课堂师生共同分享学生小组的成果。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落到了实处。
  (4)改编版教材配有教辅支持材料——由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提供,包括教师教学手册、教学幻灯片、录像、试题库、网络资源及其时事案例等。我们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开发、制作了课程的中英文幻灯片,使学生及时了解国际营销组织、各类信息、著名企业提供了方便。
  
  3.考核方式
  改编版教材促进了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采用“平时成绩10%+学期学业成绩10%+期末成绩70%”考核方式,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总之,《国际营销学》选择、改编及其应用外国优秀教材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改编版教材对推进教学改革和塑造课程特色具有其独特功能。针对国际化课程的特点,选择、改编和应用外国优秀教材,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快速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外国教材优势形成课程的特色。
  
  参考文献:
  [1]Joyce,B&Weil,M.Models of Teaching[M],Englewood.M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72.
  [2]张廷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J].山西教育,2005(4).
  [3]菲利普·R.凯特奥拉(Philip R.Cateora),约翰·L.格雷厄姆(John L.Graham).国际市场营销学(第1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基根(Warren J.Keegan).全球营销管理(第7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乔尼·约翰逊(Johny K.Johansson).全球营销(第3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迈克尔.津科特(Michael R.Czinkota),伊尔卡·朗凯恩(Ilkka A.Ronkainen).国际市场营销学(第6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7]苏比哈什·C.贾殷(Subhash C.Jain).国际市场营销(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安德鲁·麦考利(Andrew McAuley).国际营销学:全球化消费,地区性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Warren J.Keegan.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6/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Michael R.Czinkota.International Marketing(7/e)[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1]Taylor W.Meloan & John L.Graham.International andGlobal Marketing:Concepts and Cases(2/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2]Syed H.Akhter.Global Marketing:Concepts,Strategies,Practices,Text & Readings[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13]Philip.R.Cateora,John L.Graham.International Marketing12th,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5.
  [14]崔新健改编.国际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2th 英文)(教育部高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双语教学推荐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崔新建,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冬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