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湖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成效
作者:杨健康 章 兢
为专业建设提供保障。教师是本科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败与否、成效大小的决定性要素。学校严格执行《湖南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有关规定》,并将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对教师教学考核的一项基本要求;对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对未承担本科课程讲授和教学效果不好的教授和副教授,学校不再聘任其担任教学职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柳礼泉教授20多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块阵地,始终把爱国与爱校、爱岗与敬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教马列、信马列、懂马列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出和实施并总结的“五结合”教学法通过教育部的专题简报,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4年又主持建成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国家精品课程,2006年又获得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二、专业建设特色明显,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近年来,通过实现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学校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领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第一,专业布局结构合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增设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专业结构得到优化,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搭建了本科教育教学的宽阔平台。到2006年6月,我校共设置了59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第二,通过2004年和2006年两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构建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尊重了学科特点,加强了分类指导,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第三,教改研究形成了较鲜明的特色,本科教学改革和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有多项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005年,我校申报的“理工融合的基础化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三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999年和2004年,我校教务处连续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务处”,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第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程度全面提升。近五年来,学生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TCI大学生工业设计竞赛等系列省级和国家级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641项次、883人次。2004年在黑龙江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中,我校吴频同学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优秀选手中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吴频还与我校的彭勃代表湖南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获得辩论赛一等奖;吴频个人获得优秀辩手称号。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选手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3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04、2005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另外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生源质量稳步上升。2002~2005年,我校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70%的省份最低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重点院校控制分数线10~30分,在部分省份甚至高出40~50分。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肯干、实干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金山软件副总裁王春伟先生认为:“湖大学生开放、自觉而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对自身素质的肯定”;广州恒大集团负责人表示,湖南大学毕业生的加盟,“使我司会聚了一大批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极大地改善了我司的人才梯队建设”;《中国青年报》曾以“湖大学生‘赢在起跑线上’”为题,报道了我校学生的高素质。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