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研究型、互动型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作者:恽 瑛 张 勇 叶兆宁




  摘要:通过“双语物理导论”课程7年11轮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对研究型、互动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理念、教材运用、教学方式等新观念,反映出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成效,也提出了对大学四年学习的展望观点。
  关键词:双语物理;研究型;互动型;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一、研究型、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双语物理导论”课程中的体现
  
  1、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
  在大学里,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教育的首要前提。
  1998年“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衡量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七条标准,它们是:(1)积极进取,有开拓精神;(2)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心;(3)在急剧的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学会学习,适应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化;(6)有多种个性和特长;(7)具有与他人协作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对基础课程来说,更应注意培养学生(4)、(5)、(7)条方面的素养;也就是说,应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学科和与国际接轨的相应学科能力;学生要具有与他人合作进行研究的团队精神,要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为了实现上述有关的要求,我们在7年内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2、“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创建与课程的目的
  (1)我们的理念——两个“及早”
  为了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基础学科水平、英语能力及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科学素养,我们的认识是:对大学低年级学生应有两个“及早”(as early as possible):“及早”培养学生有阅读英文参考资料的能力与兴趣,“及早”培养其有从事研究性工作的能力与兴趣(由“低”到“高”)。为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采用跨学科集成的方式,创设了“双语物理导论”(Introduction toBilingual Physics)课程,编写了Bilingual Physics withMultimedia(《大学物理引论》双语多媒体教材,2005 年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作为这一课程的依托教材。
  我们这些见解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一文中的一些论点恰好相吻合。该文中提到:“一年级是至关重要的,它标志着青年人在社会和学业上处于转折时期”;“一年级新生教育需要完成两次至关重要的任务:一是必须跨越中学和家庭某些方面的障碍,努力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必须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面对主动学习的现实”。这充分说明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开始就抓紧,抓牢,使学生从进校门起就步入“主动学习”的轨道。这就是我们开设“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缘由。
  有了两个“及早”的理念,我们又借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设立的“跨学科课程串”的思路,将课程定位为:“以基础物理为平台,以多媒体CD-ROM 为手段,运用CD-ROM 的英文视频、音频,再配以英文物理选读材料(Selected Materials),并在教学要求中促使学生独立地完成有关物理内容的Presentation,发掘低年级学生的潜在能力。”这就是说,链接物理-英语-计算机各学科,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创设此跨学科的课程,以求得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促进、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这就冲破了研究领域的界线,就会把学生带上一个崭新的境界。
  我们自2000年创设这一课程,经过7年11轮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他们认为:“把物理、英语、计算机三者结合起来,以学习物理为基础出发点,锻炼了外语能力,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课程是很有生命力的”(02级)。“‘双语物理导论’ 的教学对我们来说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理念。尽管最初用英文上课感觉有些怪异的,尽管经常因为听不懂老师讲什么而垂头丧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们开始感受到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巨大影响”(04 级)。自2003 年起,我校吴健雄学院就将该课程定为2 学分32 学时的必修课,软件学院亦从2005年开始设立此课程。
  (2)课程的目的与特色
  一门课程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程既有物理又有英语,还要用多媒体来表达,经过7年的实践、探索、再实践,我们认为“双语物理导论”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①架设物理、英语的桥梁,培养对英文的听、阅、译、写能力;②沟通物理、英语、计算机间的渗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③诱导研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目的如此,如何实现,那就要有一定的方法与措施。我们将在下面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加以详细的阐述。
  本课程的特色在于:①以“Video”为手段,加强物理概念的理解与英语的听力;用“Selected Materials”深化其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②以矢量 、相位、通量等为“关键线”,加强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与表达。③课堂上用Voting Machine讨论“应答问题”(Selected Question),加强互动,激励学生的思路。④在课堂上用5分钟的“Presentation”,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表述能力。⑤期末完成一次较大的“Presentation”、多媒体“应答问题”(Selected Questions)及翻译,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3、研究型、互动型课程改革中的探索
  明确课程教学目的是十分重要的,但还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有一定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才能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在一年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应使其参与一定的研究性工作,教师应创造“条件”、“环境”帮助其成长,迫使学生学会自己找问题、找资料,逐步能完成一定的工作。在实践中,教材的选用及Video的演示均受到学生的欢迎,而我们采用的“Presentation”方法则更为有效。为达到研究型、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目标是:Initiative(自主)、Discussion(讨论)、Research(研究)、Cooperation(合作)。具体的做法是:
  (1)课堂教学运用“动”、“静”结合的机制,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①应用教材中Video的动态与Selected Materials的静态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英语听力的训练,理解如何用多媒体去说明物理问题,也使学生习惯于用英文去学习物理、思考问题。②课堂上注意结合Video 等,使学生加强对英语词汇的应用,并适当要求他们用英语阐述物理概念、定律,形成活泼的课堂讨论气氛。 (2)选用“Selected Questions”作讨论分析,加强师生互动。除了一般的课堂提问、讨论外,课堂上采用有“回味”的“Selected Question”(如波动部分选用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