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高师美术专业音乐艺术课的教学理念初探

作者:田春生




  摘要:高师美术专业音乐艺术课教学要从感觉思维的范畴展开对审美思维教育与音乐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并着重从感觉思维中的主要形式——灵感、情感和意识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美术专业音乐课教育的教学理念,使音乐艺术课能更好地促进美术专业学生在艺术感觉思维能力上的发展,并能通过时间的动态艺术来完善空间的静态艺术表现。
  关键词:艺术教育理念;美术教学;音乐教学;感觉审美思维
  
  近几年来,教育部在高等师范院校试点进行高校艺术课的教学改革,在高师美术专业中进行音乐教育。如何让美术与音乐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是我们高师艺术教育改革的新课题。我们曾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现把我们的初浅认识和体会汇报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我们认为,首先要确立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即以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作为美术与音乐教学的共同切入点,并探索感觉在审美方式、灵感表现、意识习惯及创新能力等各个思维能力方面是如何表现出美术与音乐的艺术共性,以及它们的思维模式。这里,我们仅从感觉审美思维的方面来讨论音乐艺术课教学中的各个技术环节和艺术表现手法,并证明其与美术审美思维中的共同促进的论点。
  
  一、感觉审美思维能力教育是美术专业音乐学科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感觉审美思维的能力表现是艺术类专业共同必备的艺术专业素质,也是艺术类专业在反映艺术思想过程中的主要手段。因为,在认识美术与音乐的过程中都是以感觉的思维方式进行活动,其中,线条与旋律感觉、层次与调式感觉、色彩与音色感觉、效果与音像感觉等,都是音乐与美术的共同认识方法。所以,研究感觉审美思维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感觉审美思维方法,科学地认识这种感觉审美思维价值判断,是美术与音乐整合在一起的主要教学基础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对感觉审美思维的理论基础作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1、感觉审美思维中的灵感教育
  灵感一词源于古希腊,由希腊文中“神”和“气息”田春生,广东肇庆学院公共艺术部主任,副教授。两处词复合而成,原意是指神的灵气。灵感,从感觉审美思维的角度分析,它是一种神态思维象征,是一种用气息流动的动力来体现这种神态的感觉思维结论。尽管灵感的智慧也是长期思索的结晶体现,但灵感毕竟也是一种以感觉为审美思维方式的智慧体现。所以,灵感又是感觉审美思维形态中的一种高级思维能力。卫灿金先生在其《语文思维培育学》中就提到:灵感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灵感思维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思维活动,是一种具有主观灵性、顿悟、思维能动成果的能力表现。可见,从感觉思维的角度来看,这种思维能力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灵感思维具有潜在的、直接的、隐形的方向性注意意识;第二,灵感思维具有深切的自身体验感,忘我的投入情感和执著的追求精神;第三,灵感常常是以结论的方式锁定思维认知的结果含义,又以创新思维方式提出新的发现元素。因此,灵感是感觉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别的思维意识功能。从艺术教育的整体上看,灵感是集中体现了所有的艺术感觉从产生到发展的全过程的智慧结论的思维反映,是体现了思维的全过程的综合含义,也是艺术本质的精神结晶。美术专业的音乐艺术课教学也不例外,其共同的艺术审美主要思维方式是感觉,因此,把灵感思维作为艺术审美思维方法上的共同核心点来进行教育,是我们高师美术专业音乐课教学首要的教学理论基点。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好灵感的思维方法,是直接影响构建感觉审美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从音乐艺术课来讲,就是通过音乐表演训练对各种形式的感觉(如气息、力度、速度、形态等),进行灵感式的感觉审美思维训练,或者说对每一个音,每一个形态,每一笔线条或每一笔色彩,都把它作为一种带有灵感审美的感觉元素进行美术专业音乐课的基础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去体会瞬间中的每个形态,乃至每笔线条与色彩中的艺术灵感效果,最终正确认识和掌握灵感思维。
  
  2、感觉审美思维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在感觉审美思维中主要起着思维的动力作用。杨恩寰在《审美心理学》一书中曾论述到:情绪或情感,是一种欲望,是一种状态,一种体验,一种态度,不仅具有“驱力、动机和唤醒”功能,而且具有效应、价值意义。列宁也曾说过:“情实在是一切智慧之本”。由此可见,情感的初始状态是情绪感觉,是对欲望、需要等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的本能刺激作出的一种思维反映,是思维动力源的基本元素。因此,情感的感觉审美思维既是具体的、直接的思维过程反映,又是具有合理的、有因果关系的逻辑形态过程。所以,情感的形成必然具有合理的感觉思维模式效应。然而,情感又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变化的“幽灵”,它总是在“变”的过程中形成稳定、不稳定,又稳定、又不稳定的变化状态,同时伴随着的情感审美也同样是美与丑的转化。就以“热情”一词来讲,热情本身是美的,但过于“热情”,易被称为狂妄,而显示“美到丑”的变化。反之,热情不够,又被称为呆滞、僵化,而又显示出“美到丑”的变化。因此,要掌握感觉审美思维能力中的情感思维结构平衡,正确运用好情感的思维方法,是引导学生掌握感觉审美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则。情感的思维方式,主要反映在生理与心理两大具体形式之中。从生理上讲,欲望满足、情绪释放、行为实施这三大方面;从心理上讲,动机因素、利益因素、效果因素这三大方面。这些都是情感的思维表达方式。掌握情感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各种规律,就能科学地运用情感的思维方式,为审美的思维能力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从而正确地掌握好审美感觉思维能力。
  从音乐与美术的教学角度来讲,主要是通过对音乐中(如音程级进规律、跳进规律、模进规律等)的旋律效果及和声效果在表演过程中的情感反映,以及美术中的具体技法(如线条、色彩、形象等),来进行感觉审美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音乐表演中,不要因为是级进的规律,而使表演的音含糊不清晰;也不要因为是跳进的旋律,而冲动、夸大力度,使音乐语言极端化;更不要因为是和弦的构成,而使表演僵化死板或暴躁。在美术中,不要是线条,就随意变化粗细浓淡,而破坏画面的立体感与层次感。更不能盲目的冲动而对色彩过分追求刺激效果,从而使画面的思想内涵肤浅表面化。这些具体的技能技巧,都应注意到如何控制和运用好情感的审美感觉思维在艺术审美之中的科学渗透。所以,通过音乐的艺术感觉思维训练,让学生在情感的感觉审美思维训练与实践中得到自主的整合运用,使学生通过情感思维的合理修正,来掌握音乐与美术中的感觉审美思维能力,并能正确理解情感审美与灵感审美在思维过程中的自然发展关系。
  
  3、感觉审美思维中的意识教育
  意识,从艺术的角度看是一种精神展现。我们常常把感觉审美思维得出结论的东西,转化成一种经验形态或精神,这就是感觉中的意识存在。因此,形成感觉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