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作者:张文忠




  摘 要: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研究性英语学习的理念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正相符合,其实践必须以英语专业师生充分认识其价值为前提。本文从英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方式、内容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论述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以彰显研究性学习方式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的语言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与外语教学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外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思路和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交际教学法的大框架下,国外语言教学界倡导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如Willis 1996)和基于主题,内容的语言教学(Theme-based instruction,也称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如Btanton,Snow & Wesche1989),并鼓励通过实施项目(Project work,如Haines1989;Hedge 1993;Moss 1998:Fried-Booth 2002;Beckett&Slater2005 Alien & Stoller2005)达到习得和运用语言的目的。以笔者理解,国外所倡导的基于项目的语言教学方法(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跟国内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基于任务的语言教学模式和基于内容的教学模式的结合体。这一思路集中体现并贯彻了语言的“学”和“用”的统一:语言学习者通过实施与语言密切相关的研究项目而达到学习和运用语言、发展多种技能的目的。
  先进的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国外EFL/ESL教学界对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十分关注,这一点在英语教学研究国际知名期刊ELT Journal从1990年以后刊登的多篇理论文章和实证研究报告(如Vincent1990;Brusch 1991:Stephenson 1994;BeckeR&Slater2005)可以得到证明。笔者近几年对国内部分院校英语专业同行进行了非正式调查,发现至少有三点事实表明基于项目的英语教学理念尚未对国内的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产生广泛影响:第一,即使在国内重点高校(包括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和外语类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中仍然很少见到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或要求;第二,相当数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不知研究为何物、不知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如何研究如何撰写:第三,国内外语教学研究学术期刊鲜见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报告(有李竹青的初步实践,2002)。笔者由此推测,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还没有真正有计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还没有深入广大师生的心中。依笔者见,研究性学习是大学本科教学内在的应有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不得不改革的今天,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借鉴其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显重要。尽管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多个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层次进行,笔者认为研究型大学的英语专业应该率先在师生中间开展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讨论,彰显研究性学习方式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价值和作用,以期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试验和研究。
  
  二、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本文参照教育研究中对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定义(如张肇丰2000;应俊峰2001)和国外十余年来就基于项目的语言学习模式所作的讨论(如Moss,1998),依据《高等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对“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作如下界定: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兴趣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在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活动。下面笔者试从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方式、内容和师生关系四个方面对上述界定中的各个关键表述进行阐释,希望有助于英语专业师生理解和接受研究性学习,并对本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起到初步的宣传和鼓动作用。
  
  1.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英语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英语教学当然要符合并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我们姑且狭义地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
  直接目标的表述在于定义中的“主动学习并应用英语专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创新能力”。按照《大纲》的提法,面对2l世纪的挑战,英语专业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应该具备5个特征;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其中第一项英语基本功指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包括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的词法、句法和章法,得体的表达,熟练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这是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英语是所学习和研究的内容的主要文字载体,是交流思想的工作语言,更重要的是,它也是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基石。第二项涉及英语文学、语言学及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知识。第三项涉及复合专业的知识,即外交、金融、经贸、新闻和科技等领域的学科知识。相应的,英语专业课程由3类构成: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获取这3类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加以应用,这是英语专业研究性学习首要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同时针对了外语教育的困境,直接服务于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目标。根据《大纲》的解释,较强的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专业的难题”(见《大纲》附录Ⅲ)。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等得到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最终体现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总体素质的提升。从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看,有理由认为,研究性学习所服务的这两个直接目标将使它成为英语专业教学摆脱困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首选途径。
  间接目标有许多,我们至少可以联系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谈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英语专业学生尝试有别于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承担学习责任,同时亲身体验研究过程、方法和规范,培养科学精神,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间接目标之一。其次,由于研究课题的内容贴近社会生活,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可能最终服务于社会。英语专业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找到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展现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关怀,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