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和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魏屹东

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在课外自学和实践。
  最后讨论认知与心理统一规律。大学生是有较高认知能力和心理素养的群体。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教师要有一定的认识,一定要了解学生。认知与心理的统一也就是智商与情商的统一。学习过程中智商固然重要,但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情商。很难设想,一个智商高但缺乏意志力的人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这个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其非能力因素的培养。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是智力和心理都健全的人。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认识规律,还要掌握心理规律。心理学表明,当两个既有差别又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时,往往可以提高认知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认知和心理规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审美性和谐
  
  美是和谐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不表现美的系统不是和谐系统,不表现美的教学也肯定不是和谐教学。一般来说,教学中有两种美:一是感性美,另一是理性美。感性美是指学生直接感受到的感觉美,包括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理性美是学生理解知识后的意境美和哲理美,这种美是经过训练后形成的。从感性美到理性美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一种思想的飞跃。因此,使学生从感性美提升到理性美是和谐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和谐发展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看来,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学生在教师的教诲下,学会研究事物的态度和掌握研究事物的方法以及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和谐教学是一个审美过程,是感性美向理性美转化的过程,实现这一转变是大学教师的崇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形式的美。我把这些不同形式的美概括为新奇美、简单美、和谐美和对称美。
  新奇美是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新是前所未有,奇是超常。正因为新,学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前所未知,才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因为超常,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倾心。但新奇不等于标新立异,不等于奇谈怪论,也就是不能脱离教学内容随心所欲地创造新奇。
  简单美是指教学过程明了、内容明确。追求简单性近乎人的一种本性。爱因斯坦曾说,“逻辑上简单的东西,当然不一定是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但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在基础上具有统一性。”他自称是一个在“数学的简单性中去寻找唯一可靠源泉的人”。简单美要求人们用最简洁的形式、最少的概念和原理说明最多的内容。科学研究是这样,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应将复杂内容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内容,也即将所讲内容根据其内在逻辑性,用简洁的语言陈述,或用图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在讲授科学哲学时,我采用的图示法就是简单美的应用。
  和谐美意味着有序与统一,意味着节奏与韵律。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协同,达到整体的和谐。和谐美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环节比例合理与结构有序等,它是感性美与理性美的统一。和谐美要求教师尽量运用各种美使自己进入角色,使学生进入意境,双方在和谐的气氛中达到认知和心理共鸣。
  对称美在形式上表现整齐。教学中内容的起与伏、节奏的快与慢、语调的扬与抑、结构的张与驰、讨论的问与答、状态的动与静等都是对称美的表现。还有教学本身的教与学、老师与学生、整体与部分、控制与反馈等也都是对称美的表现形式。充分利用对称美,可以使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气。
  科学哲学家库恩曾经指出,在新科学理论的建立中,科学家对美的考虑有时是决定性的。也就是说,对美的考虑超过了对真的考虑。对于教学过程,美的考虑有时也起决定性,因为美可以陶冶情操,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发现美、创造美、利用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和追求。在进行能力培养和传授知识的同时,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美,从中得到真的启示,善的教诲,美的熏陶。
  因此,美是一种动力,学生在感性美的熏陶下一旦进入理性美,就有了一种无需外力强迫就能自觉学习的境界。美是一种启迪,当学生在美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所学内容由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状态进入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状态时,就是美的启迪使然,美的启迪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加强、思维得到升华。美是一种教化,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心智上和思想上的熏陶与教育。
  
  四、教研相长性和谐
  
  教学与科研究竟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教学和科研不是“相抑”,而是“相长”。对大学教师而言,教学是立业之本,科研是立说之道。偏废哪一个都与高校教师这个称号不相符。“教研相长”是我们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理念。同“教学相长”一样,教研也是“相长”的。仅教学不研究是“教书匠”,相反,则是“研究员”。教授成为“教书匠”对大学是一种危险。同样,教授成为“研究员”对大学也是一种危险。在大学里,没有纯粹的教学,也没有纯粹的研究,应该“教学中有研究”,“学中有思”,“研究中有教学”,使教学研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理念上,我认为“在教中学”的观念要转变为“在研中学”,树立“在教学中研究”和“在研究中教学”的研究理念。大学教师不仅要贯彻“教学相长”的观念,更要贯彻“教研相长”的理念。只有教学与科研和谐统一的教师,才是有希望、有前途的可持续发展型的教师。
  
  五、和谐教学的一般方法
  
  结合以上和谐教学的四个规律,我引申出四种一般方法。这些方法是:整体法、协同法、审美法和渗透法。
  1.整体法。从整体出发,把握教学全局,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条件和设备如多媒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知识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整体。整体方法要求教师善于从整体高度把握整个教学过程,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取有用信息,特别是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过程不断趋于和谐;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知识结构整体性和能力结构整体性的培养。所谓知识结构整体性是指所学知识体系由概念到规律,即由知识点到知识面和知识体的系统过程,使学生按照“问题→理解→运用→综合→创造”的过程形成知识结构的系统化与条理化。所谓能力结构的整体性是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克服“有教育,没能力”的旧教学模式。
  2.协同法。和谐就是协调、融洽之意,作为系统的教学,其构成要素必须协调、融洽,否则,教学过程就难以开展。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与之适应的形式如讲授、讨论,使得内容与形式统一。在教学中,协同就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教学结构比例协调合理、认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