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

作者:陈新仁

断资料的价值,指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研究中与他人合作。(3)展示——评价阶段:交流分享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形成书面或口头汇报材料,用报告、研讨、辩论等方式交流成果,评价成果与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反思,强调形式多样化和实效性。
  也有学者(韦宝平,2003)将课题研究法或日研讨式教学的上述三个阶段进一步细化为五步:(1)选题。教师介绍课程概况,指导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确定选题。(2)搜集资料,开展专题研究。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充分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拟定研究提纲,撰写研究论文。对重要环节和疑难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3)小组研讨。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交给小组,展开小范围研讨,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一步修改、完善。(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若干同学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每位代表主讲结束后,同学可以提问并进行讨论。(5)总结提高。
  针对教学方法和环节的变化,教师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例如,减少课内讲授学时,扩大课内外学时比例(1:3或1:4),使用双向交流式课堂教学;规范课程讨论环节:使之成为学生吸收、深化知识的重要形式,而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提出和解决问能力的途径;规范作业管理,把平时作业作为课程教学和评估的主要环节,重点加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型、设计型习题,确定作业成绩占课程成绩的比例;转变传统的课程考核观念,提倡开卷、半开卷、论文等多样化考核方式;等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型教学在“英语语言学导论”课中的实践
  
  作为外语专业中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英语语言学导论”需要在认真吸收研究型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施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认为,在该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课程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语言学基础知识。
  (2)鼓励学生开展发现式学习,提高学生从事语言探索的兴趣和语言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评精神。
  (4)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了解学术规范。
  (5)促进协作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可在该课程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设计开放性语言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提问是通向发现的钥匙。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在“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中,诸如“语言是怎么产生的?”、“语言有什么功能?”之类的问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往往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当不同的回答出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理出头绪,排除重叠。最后再简要地介绍一些现有说法,尤其要突出学生的回答与现有理论的重合之处,以增强学生从事语言研究的自信心。这样做,要比照本宣科,直接交代已有研究成果要好得多。
  又如,在教语用学的含意时,我们可以给出没有语境说明、不完整的对话,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各种可能的情景,解读说话人的意思。比如:
  A:_______________
  B:He is a student.
  我们让学生设计合理语境,填充A可能说的是什么样的话,启发学生对B的回答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进而领会间接言语行为与会话含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聚焦语言事实,引领学生探寻语言规律
  语言表面上看纷繁复杂,而实际上充满了规律性。语言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揭示、解释各种规律。语言学教材中往往都会列出前人已经研究出来的各种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向学生介绍这些规律,就容易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就会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我们选择变介绍规律为寻找规律。为此,我们采取的课堂组织形式是:“(学生)阅读观察语言素材——(教师)启发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老师)答疑”。
  比如,我们在教音位变体、义素变体(如复数义素-s、过去时义素-ed)时就向学生陈列出变体分布的各种情形,然后让学生找出特定音位或义素的变体及其分布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变体也是有规律的。在教语音同化规则、词的分类、选择限制时,这一方法也十分有效。
  精彩的语言往往会令人叫绝,回味无穷。从语言学角度看,仅仅体会精彩是不够的,更要说出其中的“名堂”。为此,我们可以不时地围绕课堂教学的主题,向学生呈现妙语趣言,如一篇报道、一则广告、一个笑话、一幅图片、一个短片等,让学生思索精彩是怎么产生的。这种探索性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投入,有助于维持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3)解析术语定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术语教学是语言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一般的做法是给出书本上的定义,然后再解释一番,其结果学生仍旧感到似懂非懂。相反,如果我们把术语的定义进行必要的“解剖”,学生就能更完整、更彻底地把握术语。术语教学的其他一些方法包括定义比较法、实例阐释法等。总而言之。我们要对术语给予更多的研讨,而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定义法。
  (4)重视语料收集,指导学生开展语言研究
  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讲解特定语言学知识时会有意识地吸引学生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例如,在讲社会语言学中不同性别的语言差异时,我们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男性和女性的话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在词汇、句法、语篇、语用、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差异。一手语料的搜集是我们考核的一部分。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就自己搜集的语料加以分析。比如,在让学生搜集大量的新闻标题后,引领他们关注标题的句法特征,这样,抽象的句法学变成了实用句法学,学生会觉得有趣易懂。同学们可以独立查资料,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查寻结束后再互相交流。
  (5)介绍研究资源,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
  要帮助学生学好语言学,仅仅给他们提供教材上涉及的内容是不够的。同样,要帮助学生学会语言学研究,仅仅讲授语言学理论知识也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掌握如何独立进行学习、研究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给学生提供研究资源信息,教给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书架、期刊部、网上资源(CNKI,EBSCO,ELSVIER等)、互联网搜索引擎(如yahoo,google等)寻找资料。(2)布置信息查询类作业,如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中寻找索绪尔、乔姆斯基等的背景信息,就同一主题(如语言定义、语境定义等)寻找多种不同的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