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莫 雷

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讲授法和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合理地使用先行组织者,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因此,在心理学专业第一年打基础的时期,运用奥苏贝尔根据其“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理论与主张,有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2)研究性学习阶段:形成心理学科的思维方式
  虽然第二学年的专业学习仍然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是,随着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课程内容逐步深化,教学方法可以逐步由接受学习方法为主过渡到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形成学生的心理学学科的自学能力,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心理学基本原理的层级体系,系统地建立起心理学主干基础学科的知识结构,从而为下一步深入进行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学习、开展心理学研究奠定基础。
  (3)建构性学习阶段:构建自适应产生式系统
  从第三学年开始,主要是应用技能课程的教学,这个阶段要求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解决问题的各种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的问题中心的教学方法,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组织各门应用课程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构建起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网络知识结构,这是一种有较广泛适应性与迁移力的自适应产生式系统,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专业应用技能。这种知识系统的形成,使学生不仅能在今后的新情境中迅速实现解决问题的操作,并且能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原来产生式系统。我们认为,在各门应用课程中应该以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形成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系统。
  
  3 培养途径的改革:结合四条途径
  我们认为,要实现培养“有深厚、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个单一途径是难以实现的,哪怕是注重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完成这个培养任务,而必须将课堂教学与其他途径结合起来。我们提出了从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途径改为课堂教学、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教学实习相结合的“结合四条途径”的模式。
  (1)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
  把培养心理学理论素质方面的课程和培养心理学技能素质方面的课程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以心理学理论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心理学应用技能的训练为支柱,培养心理学应用人才”的教学改革思路。
  (2)以专业见习为辅助,使学生体会心理学原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专业见习一般在第二年进行,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直接参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应用所学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见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专业见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应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增进学生对于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感情,增强其教育事业心,为下一步的专业实习奠定了思想基础。
  (3)以专业实习为重心,使学生形成心理学科的三大应用技能
  专业实习在第三年开始,一直到毕业。跟专业见习不同,专业实习主要解决专业技能中两大技能的形成问题,即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的形成。学生把学到的专业应用型技能知识由输入到输出,应用型操作技能由模仿到熟练进行,经过一年的不断训练,使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专业实习有统一的要求与考核程序,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习的程序并考核及格方可毕业。
  (4)以教学实习为推动,使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活动课程设计与组织技能
  教学实习在第四年第一学期进行,集中时间为6个星期,前后延伸大约12个星期。学生在教学实习中要到中小学实际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人组织4~5次,重点解决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组织技能的形成问题。学生将课堂教学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见习感受到的基本操作程序、专业实习形成的应用型专业技能有机地体现在教学实习活动中。教学实习使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实践,是对他们在校学习成绩的检验,也是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工作的一次演习。
  实践证明,将这四种途径有机结合,尤其要发挥专业实习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4 考核方式的改革:采取三项措施,设置五个关口
  为了保证以应用技能为核心进行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方面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设置了五个关口。
  (1)三项措施
  一是“包产到户”,责任到课程。确定每项技能由哪一门或者哪几门课负责,由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相应的应用技能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应明确确定培养技能的方法、途径、要求与目标。
  二是定点实习。学生进入第5学期后,将他们安排到实验学校,根据实验学校的需要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操作,通过实践,促进技能的形成。
  三是在应用技能方面实行教考分离。我系专门成立应用技能考核小组,专门负责学生应用技能的考核。考核不及格,必须补考。
  (2)五个关口
  通过五个关口的把关,保证学生掌握心理学应用技能的质量:一是每门课程的常规考核;二是应用技能过关考核;三是专业实习鉴定考核;四是教学实习考核:五是参与科研项目考核。
  
  二、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历经数年,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重新规划了教学内容,改革了教学方法和培养途径,建立了应用型人才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形成了一套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1 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
  教学改革后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是评价教学改革成效的最关键的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基本形成了心理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模式,而这一整体模式的有效性突出地表现为教学改革后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了专业应用技能。近几年来培养的学生在到有关学校实习过程中,能够独当一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直接被实习单位聘用。2003年4月心理学应届毕业生56人报名参加由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组织的全国心理咨询员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全部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