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把握教材编写准则 编写创新性《植物生物学》教材

作者:周云龙 方 瑾 刘全儒 刘 宁

物作材料特别适于开展哪些方面的研究”;“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小立碗藓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有何特点?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用蓝藻进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有何特点?现在用于转基因的蓝藻主要有哪些种类?已经取得了哪些成就”;“目前关于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等。
  第二,在教材中创新性地设置知识“窗口”。所谓知识“窗口”,就是紧密结合教材各章的正文内容,以小专题的形式介绍现在有关的研究热点或重要问题,在课堂上不具体讲授,主要是引导学生课下阅读和开展活动。教材中设置的28个“窗口”分布在教材的14章节中,在内容上涉及的理论、成就、应用、微观、宏观等各个方面,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人工种子”、“植物木质部管状分子分化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精卵识别”、“蓝藻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微藻和大型海藻的开发及应用”、“苔藓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裸子植物的双受精”、“植物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模式植物拟南芥”、“地衣、真菌和菌物的研究进展”等。
  在教材中设置“窗口”的形式不仅巧妙地解决了基础课与知识更新的一些关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更有较大的意义。因为教材中设置的知识“窗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植物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就能了解一些相关的研究热点,了解现在植物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脉搏,使其能够在学习期间就置身于植物科学的发展之中,拉近学生学习植物学基础知识与植物科学研究和发展的距离;同时,又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植物科学中一些问题的兴趣和探讨的欲望。还可结合某些“窗口”的内容举行一定的学术报告或讨论会,以进一步提升知识“窗口”的作用。所以,我们认为在教材中设置知识“窗口”不仅可以体现教材知识的“新”,而且经过知识“窗口”的学习熏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好奇和探索精神。
  值得提出的是,我们在教材中设置的知识窗口与其他有些教材中的“课下阅读”有很大不同,我们的知识窗口是关于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是我们编写教材的最突出的创新点。这一创新在广大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好评,它定会在以后的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加强学生重视信息资源的意识,引导和提高学生利用国际国内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国内的各种学术期刊不仅越来越多,电子网络技术也已经遍及全球。这样,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只局限在一本或几本教科书中,完全可以通过上网到国际国内的各种知识媒体上去获取了。这种知识的开放性为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影响,学生并不是都有这种意识,很多学生依赖教科书,很少查阅学术期刊和通过上网解决自己的问题。为了强化学生对利用当今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提高他们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我们在教材的后面专门把有关植物科学的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名以及与植物学相关的主要网址都作为附录列出。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知道国际国内有关植物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和有关植物科学方面的主要网址,以便去查询自己在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他们重视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及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也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此外,在教材中我们还配备了彩色图版,精选的数百幅插图和每章的内容提要等设计也成为该教材的重要特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植物生物学》经过了近7年的检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好评。实践证明,该教材是成功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我们所把握的一些准则是得当的。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教材建设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努力。现在我们又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计划,我们一定在第三版的编写中对教材进行认真修改和完善,使其在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植物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和创新性人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为把《植物生物学》教材提高到世界同类教材的先进水平而努力。
  
  [责任编辑:张冬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