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全面实施本科生科研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

作者:张荣红

的研究目的和预期成果目标自己寻找研究途径,再按照设计的路径进行过程研究,并通过讨论和实践进行修正,最终完成项目研究的全过程。所完成的品牌首饰规划和产品研发成果得到企业的好评。这期间,学生不仅学会了搜集和分析资料、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讨论并修正研究思路等主动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而且整个过程中学生对创新与探讨是兴奋的,对知识是渴望的,对获得的新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满足和享受的。这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主动学习和创新研究的欲望。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分析和思考,甚至向老师提出一些新的有意义的选题,并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研究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当学生通过科研的过程培养,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研究思路和预期成果,不正说明学生已经比较好地具备了创新性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这也正是我们在本科生培养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四、全面实施大学生科研的途径和方法
  
  本次大学生参与科研所涉及的仍只是少数几名大学生。如何将这一模式进行普及化,全面实现大学生主体科研,并通过学分规定给予保证,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实施途径。
  我们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时,适逢学校和学院大力推行“学务指导”制度。作为一个新的制度的实施,在内容和形式上本身需要进行探索。我们认为:学务指导制度的核心是希望给人才成长提供更好的指引和保障。因此把给予一定学分规定的大学生主体科研制度和学务指导制度结合起来,将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
  提倡大学生主体科研并完成科研学分,首先必须,每个学生都有指导老师,这正好与学务指导制度相吻合。每个学务指导老师指导的几名学生正好可以组成一个自然科研小组。其次,大部分担任学务指导的老师在教学的同时都承担着或多或少的科研项目,因此可以以项目为支撑点,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一部分或全部;即使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选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学务指导一般从一年级新生就开始了。但因为一年级的学生缺乏专业上的支撑,不可能立即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肤浅的专业和行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探讨,培养初步的创新研究的思维,学生进入二至三年级时,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再组织学生进行正式的科学研究,以实体的科研项目为线索,把学生从单纯的课堂学习中引导出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那么我们“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 “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对象就真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内因与外因产生合力时,我们的培养质量才有可能达到最高水平。
  综上所述,增加科研学分,全面实施本科生主体科研,不仅符合教育部人才培养的精神,也从客观上营造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以点状的科研带动面上的学习,大大拓展和填补了课程学习中的知识体系的不足,改变了生硬、孤立、被动的学习状态,为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2006年教学研究项目“首饰设计高级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的部分成果)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