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探究教学质量因子构建质量评估体系
作者:叶志明 宋少沪 周 锋 刘山莉
层面客观、公正、综合地提供办学基本信息;有利于提供决策咨询信息,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实践检验,对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体现和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逐步推进教育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有利于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各类教学评估的体系要求。
三、《白皮书》的编制原则
《白皮书》的编制,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遵循各类教学评估的体系要求;既要按照量化数据进行质量状态考量,又要特别注意难以量化的质量状况要求的柔性描述,以全面反映质量工作的实际状态。为此,根据“定量用数据说话,定性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白皮书》由两个部分组成:“数据部分”和“专题部分”。前者主要是客观数据的采集(定量为主,占评估总分80%),后者主要是客观状态的描述(定性为主,占评估总分20%)。
在“数据部分”亦分为状态数据和评估数据两类,其中评估数据赋予分值权数,由计算机进行纵、横比较评分。
《白皮书》确立了以下四项原则:
1 表征性与导向性
从总体上反映院系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工作状况,选择参数围绕“教学”、“质量”和“状态”三个基本特征展开,选取一些综合反映教学质量的参数,以客观描述院系的办学现状。在所采集参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处理,产生一批反映生均、师均教学状态的衍生参数。《白皮书》要充分体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和时代特征。配合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参数的选取突出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就业等要素。
2 简要性与写实性
指标的选取体现易采集、促写实、能考量。考虑到有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尽可能做到指标的内涵明确,采集方便,统计简便、功能多样、系统开放。即使个别指标对反映教学状态或质量比较重要,但若数据难以采集或界定有困难或内涵不明确则暂不纳入。同时,《白皮书》要服务于5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科各类评估工作和研究生的各类评估工作。
3 长期性与纵向性
《白皮书》具有院系特别是同类型院系间的比较功能。各院系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找出本单位与其他单位之间的比较优势与差距,从而明确目标,激发动力。但需要特别说明的原则是,质量工作是需要有坚韧性的,静心沉底,十年一剑,长期坚持,必有好处。《白皮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各院系长期常态纵向自我比较的信息,从这个意义而言,数据总是中性的,只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有比较意义和激励作用。
4 数据归口负责
为减少各类评估分别采集数据的工作量,避免数据的重复统计和指标界定口径的不规范,《白皮书》的数据来源根据归口原则,主体由职能部处提供,部分数据则由院系自行采集提供。对数据的提供和采集采取的办法是“该谁提供谁提供,谁提供谁负责”。考评组有对数据核查的责任和权力,部处提供的数据应有管理档案;院系自行采集的数据应有相应的材料支撑,经得起核查。《白皮书》中的“填报数据”由“数据来源单位”填报,衍生数据则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四、优化《白皮书》质量因子,凝练学校办学特色
上海大学通过创设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牢固树立评估的主体意识、机遇意识和大局意识。教育质量工作成为人人关心和热心的事,成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评估不是为了去争名、去排名,而是为了去改进,目的在于找出自身的差距,把评估作为自我诊断的切入点,作为改革发展的抓手,从“要我评”转向“我要评”,从评估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白皮书》起到了调动学校和各院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守土有责,守土有方。促进和发挥校院两级管理的功能,使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成为人人工程和天天工程,努力做到持之以恒,常态长效。
《白皮书》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信息数据库的一部分和年度教学质量工作的评估材料,面向全校所有院系。它针对教学活动的特征要素和关键环节,通过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常态化采集的教学各环节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做到按照量化数据进行质量状态考察,同时又特别注意了难以量化的质量柔性状况,以客观、全面地反映质量工程的实际状态,解决定性和定量的和谐度这一关键问题。
学校据此对各院系每年的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状况进行年度考评,根据考评结果对院系分别进行本科教学质量排名和研究生教学质量排名。并把各学院的质量状况包括每个指标的相对位置排名反馈给学院,提供学院分析和整改。学校拿出专项拨款,对院系的拨款与年度考评排名直接挂钩。2006年,学校专项投入300多万元,2007年又增加到900多万元,今后还将随着学校评估工作的宽度和深度逐步加大专项投入。这种制度化、常态化的评估机制促使学校和各院系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时刻把质量问题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去抓,把提高教学质量贯彻到院系的日常工作中去。《白皮书》在2005—2006年度开始推行,从目前看,取得明显效果的是,已经使学院主要领导更加关注教学质量。
《白皮书》的推出,推动了各院系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展开社区、学院创设深化导师制工作,教务处采集常态教学数据,坚持5周一报(已实行了28轮)等多项工作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近几年推行“质量工程”的实践,上海大学的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质量的难点问题已开始有所突破,“质量工程”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白皮书》的设计和推出,初步形成了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表明学校决定通过制度建设,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临时性的检查变为长期长效的、有制度保证的工作。同时,也显示了学校调动各院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担负起应有责任的决心。学校以此为抓手,使提高教育质量的整改工程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产生明显效果,并能有效地保持下去,使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真正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首要工程。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