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以效率为视角的高校班导师导学模式

作者:吴静芳

门的新生更多的困惑在于对专业的陌生感、对大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和对学习要求的不了解,过早地介入学术话题难免感觉较远、较难,思考方式也不着边际。因此,导学内容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展开,呈现由浅显到深入的阶梯式的过程,引领学生从陌生、迷茫走向成熟、清晰,实现学生“知识收入”最大化。
  
  2、在班导师安排上,采取任课教师班导师化制,实现“教学”和“导学”相融合的导学过程
  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很多时候直接体现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一些思想火花也可能在课程学习中产生。因此,把班导师的配备与其所授课对象结合起来,可以使班导师最快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及时化解他们的困难;或者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传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任课老师作为班导师,可以更好地融合“教”与“导”的过程,可以充分借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间歇时间,十分便利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3、在师生交流方式上,搭建以网络为主体的师生交流平台,使师生都成为交流的主体
  班导师制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参与,参与度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参与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方式的便利与否。当今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社会,学校、学院及家庭都能通过网络连接。网络作为师生交流与对话的手段,不仅具备快捷、便利的优势,而且能改变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聆听和接受知识的状态。
  首先,网络能够使处在不同地点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远距离的对话,既可以突破对话的时间与地点限制,也不受交流规模的制约,受益面广,其交流、指导、传授、探讨、研究等一揽子内容,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实现。
  其次,在电脑和网络普及的大学校园和家庭,网络就在每个人身边,随时随地可以打开,不需要额外的设备或费用支出,无论班导师还是学生都能十分便利地参与其中,享受在网上自由交谈、尽情交流的乐趣,使导学过程变得有趣而高效。与其他交流方法相比,它是一种经济而高效的手段。
  再次,网络这种方式能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自由交流的积极性,因为在网络上,学生不会有压力,因而会尽情地向教师提问,或畅谈自己的想法,主体意识大大增强。
  最后,网络还可以节约班导师资源,一人指导,众人享用,参与者可以互相分享观点和富有见地的看法,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这一优势也是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
  要善于利用网络时代为我们创造的有利的条件,网络应该成为班导师工作的重要手段。但这并不排斥其他方法,专题讲座、对话、咨询、课前课后及时解答、帮助学生制订学业规划、带领学生做科研项目等方式,都可以穿插其中灵活交叉运用。
  
  [责任编辑 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