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

作者:杨鼎强 蒋加伏 傅 明 毛云芳

考试机制,自主开发了机考系统,可实现自动成卷、机器自动阅卷评分。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统一命题,上机考试,学生在局域网环境下完成考试,老师利用阅卷系统自动批改。所研制的机考系统更新换代了两个版本。
  在计算机上考试并不是简单模拟传统的笔试,而是根据本课程特点,实际评测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题库中包含大量的操作题目,都是用来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完成操作题所需时间占整个考试时间70%上。计算机文化基础主要技能考核点有: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制作;大学计算机基础主要技能考核点:网络创建、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处理、信息检索。
  到目前为止,我校独立学院已有1万多人通过机考系统参加了课程的考试。实践证明机考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最好方式。
  
  4.构建一支业务素质好的教师队伍为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1)充分发挥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我们早已成立“一对一帮扶”的制度,刚分配来的年轻教师都有一位老教师负责指导,及早地加入老教师的学术小组,青年教师进步明显。 (2)激励自我提高。对每位在职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教师,减免工作量。目前有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3)吸收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研究项目和编写教材。现在所有的教师至少参加了正式出版的教材或实验指导书;每人均参加过省或学校的教改项目。
  (4)从组织上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根据教师上课和科研工作时间,每2~3周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及时交流信息、交流教学经验及学生学习情况。
  (5)不断完善听课制度。课程的骨干教师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作出表率,并定期听课,检查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为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的主要成效
  
  独立学院的学生经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全院每年大约800多名学生自主参加全国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据统计一次性通过的学生2005年达417人,2006年达503人,2007年达689人。
  基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资源丰富,已实现了学校与学院间的资源共享;以此为基础的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考试系统,则完全了适应无纸化考试的要求,已逐步在其他高校中推广使用。
  课程内容改革已连续三年在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基础教学年会上作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典型经验介绍。
  以“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为题总结的教学改革经验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其经验已辐射到许多高校的独立学院。
  (项目资助: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改革项目“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系列改革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06]171号>)
  
  责任编辑:陈立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