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

作者:杨鼎强 蒋加伏 傅 明 毛云芳




  摘要:近年来,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发展很快,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提出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新理念,构建了针对独立学院的教学思想先进化、教学结构体系化、教材内容立体化、教学方式现代化、考核手段网络化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具有优良效果。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作为优质本科教育量和类型的补充,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独立学院的出路在于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和学院自身条件出发,审视和确定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发展路径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上手快、后劲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同样,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建设、考核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应有与之相匹配的特色。
  
  一、目前面临的问题
  
  (1)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来自城市和经济繁荣地区学生所在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这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难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教学内容过于系统。由于独立学院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更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因此,要求他们所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但目前许多独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课程定位、乃至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基本上都是照办照抄母体的课程,过多地强调理论性与系统性,而对于一些实用的、具体的操作内容则讲解过于含糊,学生自学起来就困难重重。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由于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像《大学计算机基础》这样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都没有学习兴趣,说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二、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以上,我们从2002年起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以下改革。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经过连续几年的探索,2006年我们制定了基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体系。比较以前,新的课程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持原教学课时的条件下,舍去了因陈旧、过时、粗浅、简单等原因而不适宜的内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加了全新的课程内容,扩充了课程容量。2006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式如下表所示。
  
  
  2.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多环节教学”。
  (1)课堂讲授与实验上机内容相对“分离”。改变过去将实验环节简单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补充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体系确定的教学内容,将两者在实际教学内容上相对“分离”,在教学组织上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将课堂内容与实验上机分离的目的有很多,既可以扩充课程的实际教学容量,又可以更好地兼顾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要求,还可以有区别地采取各具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过去在课堂上讲授的Windows操作内容、Office操作内容以及Access操作内容全部转移到实验环节,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并进行学生作品评介。而在课堂授课的内容中增加了多媒体信息的数字编码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对实验上机课的内容产生了新鲜感和内容刺激。
  (2)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实验环节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授课采用投影+课件、网络+交流讨论,以及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实训采用专门设计的案例,学生操作为主,精讲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推行“模拟项目教学法”,从现代办公应用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各种典型案例。例如,报纸刊物的艺术排版、毕业论文的综合排版、商场销售数据分析处理、企业工资管理、搜索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信息等等。
  
  3.充分发挥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优势,构建立体化教学环境
  由于是面向全校的公共课,学生人数较多,为加强教学效果,在课堂讲授的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课件助教助学。计算机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使用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助教助学,规范了教学内容,实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多媒体课堂,发挥了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在编写出版的教材中,内容的组织都遵循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我们始终坚持对教学课件不断地修改补充,使其在内容更充实、容量更丰富、界面更美观、动画更逼真、效果更优质、交互能力更强大等方面的目标追求中,不断地得到提高。每章的多媒体课件都包含了下列四个主题:
  ①基本知识。介绍本章基本概念、方法,属于“精讲”内容。
  ②课堂训练。与基本知识配套的上机练习和操作性很强的知识,属于“多练”内容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完成。
  ⑧自学内容。是对基本知识的扩充,主要作为学生自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能力。在学时充裕时,也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以扩充授课容量。
  ④习题。这部分习题有别于课堂训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所学内容。
  (2)辅导答疑网络化。建设并逐步丰富了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辅导网站,在网上向学生提供了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最新技术与发展、联系教师、相关题库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提供了条件。
  通过网上辅导与实验指导相结合的实践指导方式,加大对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的力度,实现了辅导答疑网络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实现了师师、师生、学生之间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的讨论,实现了面授辅导方式与网上辅导方式的结合,构建了课程交流的网络互动平台。
  (3)考教分离,机考机改。创建了能力主导型的课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