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者:刘慧云




  摘要:为适应日语人才需求的新趋势,促进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探讨并构建了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学生海外实习并对教学体系进行系统改革的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日语专业;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近年来,中日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日益频繁,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趋势,是日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动因分析
  
  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是影响外语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日文化、经贸合作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实质上是文化对话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必然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日语专业人才。这一需求成为推动日语教学改革的强劲动力,导引了日语教学改革的方向。
  另一方面,语言学、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语言本质、外语教学的认识不断深化。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语言教学即跨文化教学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Goodenoungh也精辟地说明了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一个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文化和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是语言与文化的学习,外语教学的本质是实现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外语学习者既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体系和应用规范,能与该语言群体的人们有效交流,也要求学习者超越本族语和目的语及其相应的具体文化的束缚,了解对象国如何用语言来反映他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具有灵活的、适合于多种社会文化环境的交际能力。
  但是,现有的日语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仍然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日本,“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已经走上了成熟期,语言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已经从“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构造类型”转型到“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相比之下,我国跨文化教育显得比较滞后,尽管人们已经改变了“为了语言而学习语言”的教学观,逐渐把目光转向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外部条件,特别是它的交际功能上。开设了“日本概况”、“日本文化”等课程,但对日本的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及其他广义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却不甚理想。学生在和日本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缺乏在恰当的场所使用恰当的语言的能力,或者不自觉用中国的文化标准来衡量日本的文化.按中国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选择说话方式,因而导致跨文化交际摩擦的产生。推究起来,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原则和测试评价等没有针对外语教学的社会人文目标进行描述,只能靠课堂教师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在有限的范围内得以实现”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没有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语言、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实践教学环节入手,探析构建了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
  
  二、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
  
  1.构建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及其特殊意义
  日语专业海外跨文化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终极目标是强化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即以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学生海外实习为突破口,带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教学体系的系统变革,将海外实习环节纳入到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贯穿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积极态度、跨文化接触的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技能,实现促进学生外语交际能力的语言文学目标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能在语言对象国学习该国语言,深刻了解日语使用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在认识中日文化差异存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学习、尊重、包容的态度,培养非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从而为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任何其他教学方式都无可比拟的。同时,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看,海外实习所积累的跨文化交际体验也将为日语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实践依据,有助于日语教学的进一步变革。
  
  2.日语专业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形式
  (1)建立海外实习基地,派遣海外实习生。近年来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得以迅速发展,为我国大学生海外实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海外实习制度悄然兴起。其中最为有名的是mM项目,即选拔优秀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IBM的科研和开发项目。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高校通过与海外实习机构和跨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国内大学生赴英、美、西班牙等国实习的长期项目。日语教育方面,大连外国语学院与长沙学院等高校建立了海外实习制度。长沙学院与日本株式会社JTB公司密切合作,与日本南纪串本ロィヤルホラル、コガノィベィラル于儿等21家宾馆、酒店联合建立了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由学生申请,通过筛选和面试选拔,分批派遣学生赴日,参与和正式员工一样或类似的实际工作。在每个实习单位。都安排专职的指导员,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带薪实习。作为赴日旅馆、酒店研修生项目的关联环节,JTB公司还为研修生提供就业咨询、推荐服务。
  
  (2)建立信息员制度,中日双方合作管理。赴日研修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远程的、委托性的实践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尚处在摸索阶段。我校日语专业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制订了海外实习学生选拔培训、海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从报名、培训、选拔、面试到赴日手续办理、赴日前培训及赴日后信息反馈等环节都实现了规范化的管理。为保障学校、实习学生以及日方的顺利沟通,建立了信息员制度,使校方与日方、学生能及时有效地交换信息,确保实习活动顺利完成。同时,日方也制定了实习生管理制度,对实习学生每天的日语学习、实习工作和生活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日方开设中文热线,倾听实习生的心声,为实习生创造安心学习的环境。还建立了实习日志,定期由指导员或日方负责人记录意见,了解实习生的动态,从而达到及时沟通、互相交流的目的。
  
  (3)将海外实践教学纳入日语专业教学体系。学生赴日实习时间一般为一年,为保证学生能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我校日语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