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

作者:毕雪阳

育都把这些证书结合在里面,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术教育,同时又选择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学生如果选课得当,到毕业时可以拿到直接去岗位上就职的职业资格证书。加拿大也有这样一种体系。这些在我国都还没有做到。
  英国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种体系,为什么要把这种体系与高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要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技能基础,以技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点在我国目前也是一个急迫的问题: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奇缺。英国把技能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点。他们认为学校除了发展学院式的教育以外,开展职业教育同样十分重要,在现代经济中两种教育都有价值。培养学生的企业家气质以及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教育政策和就业政策持续一致至关重要,它使高等教育能欣然面对雇主们现在和将来对劳动技能的要求。于是,英国采取措施,在1995年将教育部与人事部合并,2001年英国国家教育与职业资格管理整合,成立了教育技能部,所以现在英国的教育部叫教育技能部。
  这两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7个部委的合作,这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当有意义,甚至具有里程碑意义。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必须要有重大的突破,学术课程与职业证书课程的融合设置,可能是突破的有效途径。做到这点有一定的难度,以至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与就业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的联合支持。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多样化的,这里重点介绍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前称为“半工半读”。半工半读在国外有近100年的历史,他们把它叫做“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最早是1903年英国开创的“三明治”模式,1906年美国人将这种模式本土化,并称其为合作教育。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成立了一个世界合作教育协会(World.Association for CooperativeEducation),简称WACE,前些年WACE提出将合作教育改成“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 Integrated Learning),简称WIL。这是近年来世界合作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向,很值得我们了解。为什么把Cooperative Education改成Work Integrated Learning?因为合作教育这个概念较模糊,而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因此“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一听就很清楚。美国3000多所高校中有1/3实施这种模式,实施规模最大的是波士顿的东北大学,那里是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施这种模式,实施面最大的是滑铁卢大学,也是目前世界上合作教育规模最大的学校,有1万名左右的学生参加合作教育。滑铁卢大学1957年建立,在加拿大算不上老大学,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在加拿大大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被公认为是加拿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之一,原因之一便是得益于该校的合作教育。合作教育使该校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因为他们在毕业时已经有大约1年左右的工作经验,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胜任工作。
  
  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给合作教育下的定义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结合起来。学生为真实的雇主效力,而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思考。显然,这和我国高校的实习是两码事,和我们的模拟训练以及高职院校的实训也不一样。学生回到课堂,对教师是个挑战,因为学生有了第一线的工作经历,他提的问题教师可能回答不出来,发达国家的合作教育多半采用市场运作方式,主要特点是1年3学期,工学交替,也就是三明治,有厚有薄。厚的三明治学习2年,工作1年,然后再学习1年,由于是学分制,学生学习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薄三明治每1年3学期,分成理论学期(academicterm)和工作学期(work term),交替进行。学生的工作自己找,学校为学生寻找工作提供方便,并进行一定的审核。很多学校设立类似“合作教育与职业咨询部”这样的机构。机构中大部分人员是从企业招聘来的工程师。他们大多担任联络员,为学生牵线搭桥,邀请雇主到校内召开供需见面会,把劳动力市场引入学校。
  上海有一个职业见习计划,政府将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安排到一些企业进行职业见习,时间一年,工资每月几百元。学生的关系还在学校,不是正式职工。工资由政府支付,不是企业给。这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上海此举很出名。如果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这个模式做好了,学生也许用不着再去麻烦政府。如表1所示,是一个流程图,分成工作学期前、工作学期中、工作学期后,每部分4个月或16周,加起来12个月。在工作学期前,学校要做很多事情:把雇主请到学校,学生面试、相互选择等等。工作学期当中,学校的联络员去看望、关心、指导这些学生。这些联络员是从工厂、公司来的,对工厂公司都很熟悉,实际上就是双师型教师。工作学期后,学生都要写一个业务报告。很多学生都能参加企业某个项目,因此很多业务报告是有关在这个项目里所完成的工作。
  再来看日本。日本是官产学结合模式,他们成立了文部省、劳务省、通产省三个政府部门合作的联合委员会,对合作教育进行指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如同我们去年针对高职发展进行的七部委例会。但日本的力度比我们大,它是成立了一个委员会。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这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模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推动学校课程设置和内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突破性改革。
  当然,在中国实行这个模式不能照搬国外的做法,要多样化,而且要官产学合作。中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应该是“宫产学合作教育”。政府的支持主要是建立相关政策,如企业支持教育的退税政策等。
  
  四、应用型本科发展模式及课程的设计
  
  从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定位来看,它应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主体。应用的重心将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下移,有可能在第一线动手的人中很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目前上海已经有这个苗头。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该有不同的定位。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他们有可能重在应用性科研,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性则是重在培养有高深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从应用性本科教育的内涵上看,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职业适应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其中,交际适应力、生活适应力、竞争适应力、职业道德适应力等非智力适应能力的提高,可能比智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因为这些是我们现阶段很不足的方面。传统本科教育经验与高职教育经验的结合,可能会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带来新的提升。这两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实在在对本科教育是一个冲击,也是一种激励。高职教育很多好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更何况国外本科教育本身就包括很大一部分职业教育内涵。国际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渗透在高等教育的各个层次。我国在本科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内涵,正是朝这个方向发展。这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而我国本土意义的高等职业教育今后可能逐步成为短期教育和多层次与国际化的职业培训。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学术课程和职业证书课程相结合,可能会使我们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个突破。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合指导,尤其是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的联合指导十分重要。只有政府联合了,才能使职业证书制度成为一种教育内容,进入学校教育的轨道。因此政府的联合是形成这一突破的前提条件。有人建议在100所普通高校中进行应用型本科试点,这很值得尝试,但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且是有实质性意义的政策支持,如上面提到的企业退税、职业证书进入教学计划等,否则可能还是没有突破,进展不大。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但它只具有外在质量效应,光有这个模式或形式还不够,还要与课程改革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具有整体质量效应。因此政策支持和模式的探索必须紧密结合。
  目前正是高等教育正在从规模向内涵发展的转折阶段,确立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学术、技术、职业三结合的课程改革为切入口,以官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为载体,寻求应用性本科教育新的突破,培养社会和时代所需的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文和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