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作者:庞永师 刘 玲 陈德豪

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之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结合国情、省情和教学实际需要,积极进行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近年来,公开出版了一批在国内、省内颇有影响的专业教材,包括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十五”规划教材各1部,参编建设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教材2部,仅最近4年就有18部教材公开出版。一系列教材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提高了本专业在国内的知名度,促进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适合专业发展的实习基地建设。为了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现代的企业,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我们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正式签约校级实习基地5个,院级实习基地4个,这些公司均是本专业应用领域知名企业,每一个基地均可一次吸纳10~40名不等的学生实习。实习基地制订有规范的实习生指导管理制度,配备有专门的现场实习指导教师,校级实习基地还先后获得学校建设经费的投入,教学条件日益改善。我们以实习基地为基础,产学研相结合。实习期间,指导老师和学生都吃住在实习基地,深入到现场,强化学生对地方城市建设与专业知识的了解,使之毕业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需要。同时我们利用广东省、广州市两级房地产协会、物业管理协会、建筑业联合会常务理事、理事单位的身份广泛联系会员单位,拥有一大批业内知名企业作为我们的非签约实习基地。依托这些实习基地,加强了学生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生产实践的认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坚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在原来只有房地产经营管理一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陆续创办了投资与造价管理、物业管理2个专业方向,使专业建设一直保持着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步性。实施开门办学,及时吸收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选择本地知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活动。在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尽可能选择广州地区企业的实际课题,让学生真题真做,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发挥学科优势,进行专业品牌塑造。多年来我们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和省部级的重要科研课题,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及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不断丰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掌握专业技能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及其发展趋势。学科建设成果向专业教育教学的转化,通过学科优势塑造专业品牌,2003年10月本专业顺利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组织的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06年5月被评为广州市名牌专业。
  专业品牌的塑造要靠学生的能力来体现,我们坚持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选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直接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等一系列手段与措施,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2003-2007连续5届毕业生中,工程管理专业共有近30多位同学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其中有7组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分别获得广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创新一、二、三等奖,并有7组同学在2001、2003、2005年、2007年第六、七、八、九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在2003、2005年第八、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得国家三等奖和二等奖。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充分体现了工程管理专业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社会效果。
  (本文为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重点项目)
  
  [责任编辑:余大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