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作者:毛国君 方 娟 易小琳 鲁鹏程




  摘要:本文就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相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岗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评估;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的专业教育评估结合,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容易在行业内找到自己的岗位,并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和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评估指标为标准,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准确定位、规范训练、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教育理念,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和社会发展趋势。
  
  一、明确目标,准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改进,贯彻基础与专长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规范训练与创新能力并重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把工程教育科学化的模式转向工程应用型教育,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涵盖了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的相关知识。本着“厚基础”的原则,加强了建筑结构类技术课程的教学,并按照“宽口径”的原则把工程管理专业设置成房地产经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物业管理3个专业方向模块,各专业方向模块均安排了若干门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以满足建筑与房地产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按照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历次会议讨论形成的“基础课+平台课+专业方向课”模式,我们根据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突出主干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原则,对培养方案进行整体优化。根据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专业定位的要求,结合学校、学院的资源优势,搭建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四大平台,采用“基础平台+选修模块”的结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内实施“大平台”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把专业选修课划分为多个“模块”,设置具体的“模块”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知识面;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
  根据办学条件和市场需求,我们以教学大纲编制工作为基础,妥善处理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主干课程与相关课程、技术类课程与经营管理类课程等的关系。加强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控制,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注重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清楚自己所授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优化课程结构。解决好学生从基础理论到专业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切实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把握尺度,规范训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1、合理设置专业教学体系。我们严格把握“地方高校应该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培养大批能够胜任工程项目经营管理工作,具有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尺度,加强自然科学基础,提高了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加强人文科学基础,改革两课的授课方式,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技能教学与训练,特别是学生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坚持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改革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行案例教学法,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强化各种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工作准则和有关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院也建立了首席教授负责制、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教学试讲制,并通过这些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保证人才培养过程按质按量、有序实施。为提升专业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我们选派多名中青年教师到澳大利亚、香港等地进修学习,到国内知名企业参加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和资助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编制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网络课程和多媒体资源库;鼓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支持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参与横向经营管理活动;通过院内立项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强化学生能力的训练。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特点,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执行中,非常重视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关联,在加强课堂理论训练的基础上,在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主动的知识获取者,很好地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形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验等环节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各设计类课程及毕业设计尽可能选择实际课题,真题真做,强化学生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方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训练,使学生受到承担实际工程项目经营管理所需要的调查研究、方案设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完整训练。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每学期请校内外名家举办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瞻性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建设,夯实基础,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1、结合社会发展的课程建设。我们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工程建设实际的需要,要求课程建设能够体现课程内的综合、课程间的融合、专业间的渗透、学科间的交叉,体现多目标(基本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多层次(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型)的特点。我们在课程建设中坚持超前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可行性原则,坚持把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把课程建设与课程评估结合起来。以原广东省高等教育厅颁布的省级重点课程评估方案为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教师扎扎实实从基础工作做起,创造性地从事课程建设,从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特色鲜明的教材建设。多年来,我们注意跟踪专业领域里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前沿课题,及时将先进的科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