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2008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会议纪要

作者:汕头大学工学院

盖面,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相关的工程训练项目中。他们还讨论了目前CDIO实践存在的困难和不足。认为目前我国工科院校对教师现有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不利于推进CDIO教师指导工作;我国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与CDIO要求是有差别的,CDIO是要求双师型的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我们的教师主要是专业型的,大多缺少企业的经验和工程训练的经历,很难把学生在CDIO这种工程训练带到位:现有的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实训和实习当中的安全问题,也妨碍了CDIO的推广: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当中,大幅度扩招,导致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难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办学条件、教学设施都跟不上CDIO对办学条件的要求。所以,这些硬件的要求,对师资、设备、实验设施、管理方面的要求,跟不上项目推广的要求。第一组代表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CDIO作为工程教育的理念,所有的工科院校和工科专业都可以借鉴和参考,但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不要照搬照抄:二是建议多层面推进CDIO,建议教育部高教司以专业或者以实验班的形式,将CDIO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引导高校申报这些项目,指导高校开展这项工作。希望进一步加强研究。
  第二组代表谈了三方面的情况:(1)他们认为CDIO是一种“做中学”模式。要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针对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的特点去做。(2)真正要做好或者要按照CDIO的标准理念方法来实施教学,需要一定的资源。(3)他们表示,示范性软件学院有自身的特点,一定要针对软件学院的特点,针对精英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特点来实施CDIO。他们提出了SE-CDIO(Software Engineering-CDIO)的构想,对CDIO进行深化和发展。
  第三组代表认为CDIO作为一种工程教育的理念或模式是可行的,目前对于推动工程教育改革非常必要的。他们认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要结合我国或者不同类别的学校的情况,解决本土化问题。要找到实施CDIO的切入点。一是要注重解决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如人、财、物等资源的融合,学生、教师、领导的观念转变等;二是CDIO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
  吴爱华在总结中说,CDIO是在国际上较新的工程教育模式,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可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他强调,要针对工程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探索,不要为了CDIO而CDIO。我们要以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CDIO的探讨方面,本次会议只是一个开始,需要课题组进一步深入研讨和实践,推动全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高。
  
  [责任编辑:张冬梅]

[1]